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靖边气田“硫水耦合”现象的成因与启示
Keywords: 启示,成因机理,耦合现象,地层水,硫化氢,靖边气田
Abstract:
?靖边气田膏岩稳定发育,地层水和硫化氢分布局限,气田富硫区不受膏岩控制,而与富水区叠置耦合。通过模拟实验和地层埋藏演化史分析,从硫化氢生成条件及地层流体运动学角度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结果表明,地层水对硫化氢生成的控制作用和储层强非均质性导致的气水分离不彻底是“硫水耦合”的关键。该问题的研究说明:①靖边气田含硫天然气生成过程始终受地层水控制;②现今硫化氢分布是气水分离结果,并受储层非均质限制;③揭示地层水体分布的局限性可能是形成我国低含硫气田的一个重要机制。
References
[1] | 李剑锋,蔺方晓,郭建民.长庆气田奥陶系储层天然气中硫化氢的成因研究[c]//第八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2:188-192.
|
[2] | 朱光有,张水昌,李剑,等.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及其分布[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18-21.
|
[3] | 朱光有,戴金星,张水昌,等.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15(2):166-170.
|
[4] | 江兴福,徐人芬,黄建章.川东地区飞仙关组气藏硫化氢分布特征[j].天然气工业,2002,22(2):24-27.
|
[5] | 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等.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对烃类的蚀变作用[j].石油学报,2005,26(5):48-52.
|
[6] | 樊广锋,戴金星,戚厚发.中国硫化氢天然气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2,3(3):1-10.
|
[7] | 李贤庆,侯读杰,胡国艺,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地层水有机组分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1):26-29.
|
[8] | 徐国盛,宋焕荣,周文.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水化学条件与天然气聚集[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4):330-335.
|
[9] | 李建奇,李安琪,张振文,等.靖边气田马五1+2气藏相对富水区成因及开发[j].天然气工业,2005,25(9):89-91.
|
[10] | 晏宁平,张宗林,何亚宁,等.靖边气田马五1+2气藏储层非均质性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7,27(5),102-103.
|
[11] | 丁康乐,李术元,岳长涛,等.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研究进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1):150-154.
|
[12] | 侯路,胡军,汤军.中国碳酸盐岩大气田硫化氢分布特征及成因[j].石油学报,2005,26(3):26-31.
|
[13] | 戴金星,李剑,罗霞,等.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的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气源对比[j].石油学报,2005,26(1):18-26.
|
[14] | 马振芳,陈安宁,王景.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风化壳气藏成藏条件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8,18(1):9-13.
|
[15] | 代金友,张一伟,史若珩,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剥蚀脊与沟槽[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29-31.
|
[16] | 代金友,何顺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古地貌研究[j].石油学报,2005,26(3):37-39.
|
[17] | 代金友,何顺利.鄂尔多斯盆地下古气藏形成的“三个有利搭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5):1-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