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解释
Keywords: 地震层序分析,石油地质意义,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Abstract: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依据,通过地震层序解释,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关键界面识别标志,划分了新的层序,并建立了延长组三级层序格架。提出在延长组传统分层中存在明显穿时现象,延长组中部sq4底界穿时最为明显,大致规律是:在湖盆中心的华池、合水地区,sq4底界位于长7上部,向外围的北东和南西方向,sq4底界逐渐抬升到长61底部。此外,还分析了新的层序划分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References
[1] | 张进,张庆龙,任文军.断层相关褶皱——鄂尔多斯盆地中的新构造样式[j].石油实验地质,1999,21(1):61-65.
|
[2] | 喻建,韩永林,凌升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油藏类型[j].中国石油勘探,2001,6(4):13-20.
|
[3] | 刘少锋,柯爱蓉,吴丽云,等.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沉积物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j].沉积学报,1997,15(1):157-160.
|
[4] | 倪新锋,陈洪德,韦东晓.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j].中国地质,2007,34(1):73-78.
|
[5] | 陈洪德,倪新锋.陇东地区三叠纪延长组沉积层序及充填响应[hj2.3mm]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143-151.
|
[6] | 吴志宇,赵虹,李文厚,等.安塞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2):189-193.
|
[7] | 李凤杰,王多云.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7(3):339-344.
|
[8] | 李相博,郭彦如,刘化清,等.浅谈小波分析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划分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6,15(6):779-782.
|
[9] | 郑荣才,彭军义,吴朝容.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j].沉积学报,2001,19(2):249-254.
|
[10] | 谢正温,谢渊,王剑,等.富县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对储层的控制[j].矿物岩石,2004,24(2):95-103.
|
[11] | 赵宏刚,陈全红,王文武,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j].西北地质,2003,36(4):35-38.
|
[12] | 程玉红,郭彦如,郑希民,等.井震多因素综合确定的解释方法与应用效果[j].岩性油气藏,2007,19(2):97-101.
|
[13] | 张杰,赵玉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地层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7,19(4):71-74.
|
[14] | 郭彦如,刘化清,李相博,等.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体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为例[j].沉积学报,2008,26(3):384-391.
|
[15] | 夏义平,焦贵浩,徐礼贵,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模式的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2007,6(12):8-13.
|
[16] | 佩顿ce.地震地层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
|
[17] |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
[18] | 杨俊杰,李克勤.中国石油地质志(十二卷)——长庆油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