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兽类学报 2011
中国大熊猫保护区发展历史、现状及前瞻Abstract: ?大熊猫是我国的特产动物,古时被列为贡品,在近代被视为国宝。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乱捕滥猎等因素,该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解放以后,我国政府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并于20世纪60年建立了卧龙等5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并将大熊猫列为禁猎动物。20世纪70年代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大熊猫资源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新建了佛坪、唐家河、蜂桶寨等自然保护区,使有关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了13个。1985-1988年全国第二次大熊猫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较第一次减少了54﹪。进入90年代,全国大熊猫保护区增至36个,迄今共建立了63个与保护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全国大熊猫栖息地已由80年代衰落期时22220km2增加至34000km2,其中分布在保护区内的栖息地面积达29000km2,有效地保护了约85%的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以及约50%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现存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估计约2000只,因密度稀疏,发展空间大。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已出台了各种就地与迁地保护措施,只需各方通力合作,野生大熊猫的未来将是光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