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沾车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的地震识别与预测
Keywords: 湖相碳酸盐岩,沉积亚相,生物礁,颗粒滩,灰泥,分频属性,裂缝预测
Abstract:
?本文以沾车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沾车地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的三类亚相分类方案,即该区湖相碳酸盐岩可分为三类亚相:生物礁、颗粒滩、灰泥。根据发育部位将生物礁分为盆缘断阶型生物礁、斜坡高部位型生物礁、坡折带高能型生物礁。在以上沉积亚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湖相碳酸盐岩模型特征的定量识别,明确了不同亚相储层与关键地震参数的定量关系;通过高精度地震古地貌恢复技术和波形分类技术预测了湖相碳酸盐岩的亚相发育区;通过分频地震属性技术和裂缝预测技术等综合地球物理手段,对该区碳酸盐岩有利储层及裂缝发育区进行了预测。钻井验证了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References
[1] | 王衡鉴,周书欣等.松辽盆地西部白垩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淡水碳酸盐岩的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5):1-5[2]秦云龙.饶阳凹陷湖泊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3):44-51[3]杜韫华.中国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陆相石油地质,1992,3(6);25-37[4]王成,范铁成.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17(3);12-14[5]王英华,周书欣等.中国湖相碳酸盐岩.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6]妥进才,黄杏珍.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1996,11(6):585-589[7]李任伟.含蒸发岩建造湖盆生油特征及其意义—东淮凹陷油气生成地球化学研究.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104-124[8]妥进才,邵宏舜,黄杏珍.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及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以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为例.石油实验地质,1995,17(3);26-30[9]黄杏珍,邵宏舜.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湖相自云岩形成条件.沉积学报,2001,19(2);207-333[10]同存凤,邵宏舜,黄杏珍.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碳酸盐岩系抱粉相及烃源岩评价.沉积学报,1998,16(3);115-118[11]赵澄林等.油区岩相古地理.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12]钱凯,王淑芬.济阳拗陷下第三系礁碳酸盐岩及礁碳酸盐岩油气藏.石油勘探与开发,1986,13(5):1-7[13]周自立,杜祝华.湖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分布关系—以山东胜利油田下第三系为例.石油实验地质,1986,(2):124-132[14]王洪宝,王书宝,李勇等.东辛油田沙一段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0(5);38-43[15]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中国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16-118[16]王成,范铁成.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17(3);12-14[17]毕俊凤,刘书会,陈学国等.分频解释技术在桩106地区馆上段河道砂体描述中的应用.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5);38-40[18]朱庆荣,张越迁,于兴河等.分频解释技术在表征储层中的运用.矿物岩石,2003,23(3);104-108[19]苏朝光,刘传虎等.相十分析技术在泥岩裂缝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石油物探,2002,41(2);197-201[20]张军华,马永利等.相十体技术及其在tjh地区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36(11):139-143
|
[2] | 王衡鉴,周书欣等.松辽盆地西部白垩系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淡水碳酸盐岩的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5):1-5
|
[3] | 秦云龙.饶阳凹陷湖泊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3):44-51
|
[4] | 杜韫华.中国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陆相石油地质,1992,3(6);25-37
|
[5] | 王成,范铁成.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17(3);12-14
|
[6] | 王英华,周书欣等.中国湖相碳酸盐岩.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
|
[7] | 妥进才,黄杏珍.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1996,11(6):585-589
|
[8] | 李任伟.含蒸发岩建造湖盆生油特征及其意义—东淮凹陷油气生成地球化学研究.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104-124
|
[9] | 妥进才,邵宏舜,黄杏珍.湖相碳酸盐岩生油岩及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以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为例.石油实验地质,1995,17(3);26-30
|
[10] | 黄杏珍,邵宏舜.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湖相自云岩形成条件.沉积学报,2001,19(2);207-333
|
[11] | 同存凤,邵宏舜,黄杏珍.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碳酸盐岩系抱粉相及烃源岩评价.沉积学报,1998,16(3);115-118
|
[12] | 赵澄林等.油区岩相古地理.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
|
[13] | 钱凯,王淑芬.济阳拗陷下第三系礁碳酸盐岩及礁碳酸盐岩油气藏.石油勘探与开发,1986,13(5):1-7
|
[14] | 周自立,杜祝华.湖相碳酸盐岩与油气分布关系—以山东胜利油田下第三系为例.石油实验地质,1986,(2):124-132
|
[15] | 王洪宝,王书宝,李勇等.东辛油田沙一段碳酸盐岩储集层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0(5);38-43
|
[16] | 冯增昭,王英华,刘焕杰等.中国沉积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116-118
|
[17] | 王成,范铁成.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17(3);12-14
|
[18] | 毕俊凤,刘书会,陈学国等.分频解释技术在桩106地区馆上段河道砂体描述中的应用.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10(5);38-40
|
[19] | 朱庆荣,张越迁,于兴河等.分频解释技术在表征储层中的运用.矿物岩石,2003,23(3);104-108
|
[20] | 苏朝光,刘传虎等.相十分析技术在泥岩裂缝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石油物探,2002,41(2);197-201
|
[21] | 张军华,马永利等.相十体技术及其在tjh地区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36(11):139-14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