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黑格比”后期异常强降水形成机理分析
Keywords: 黑格比,暖切变,湿q矢量,湿中性结构,中尺度对流
Abstract:
?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2008年9月25日08时减弱成低压进入越南高平后,在外围云系有明显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引发广西西南部新一轮比热带风暴本身更具破坏力的暴雨到大暴雨降雨。对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雷达回波等研究结果,认为南亚高压西退造成负涡度向对流层中低层延伸,使500hpa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出现减弱东退现象,成为低压后部对流云团在广西西南部停滞发展的背景条件。造成此次暴雨的4个中尺度对流云团,都是沿着暖切变右(北)侧100—200km范围内从东南往西北方向产生、移动的,中尺度降水落区呈东南-西北的带状分布。暖切变、垂直方向上的抽吸作用、θse的高值始终呈“漏斗状”的湿中性特征以及湿q矢量对次级环流的激发作用等是此次低压后部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加强机制;而湿舌、湿q矢量辐合区与未来强降水出现区域、出现时间对应较好。
References
[1] | 何立富,陈涛,周庆亮,等.北京“7.10”暴雨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7,18(5):655-665.[2]orlanski.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492-508[3]任荣彩,刘屹岷,吴国雄.1998年7月南亚高压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短期变异的过程和机制[j].气象学报,2007,65(2):183-197.[4]刘还珠,赵声蓉,赵翠光.2003年夏季异常天气与西太副高和南亚高压演变的分析[j].高原气象,2006,25(2):169-178.[5]齐琳琳,赵思雄.利用非常规资料对城市强暴雨的中尺度分析与模拟研究[j].科学通报,2003,48(z1):17-24.[6]张立生,孙建华,赵思维,等.长江中游暖切变型暴雨的分析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7,12(2):165-180.[7]petervh,高良成.中纬度锋系的中尺度结构[j].气象科技,1983,11(3):36-40.[8]赵钢,杨瑞峰,张艳,等.山东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057-8059.[9]丁永红,马金仁,纪晓玲.一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分析[j].干旱气象,2006,24(1):28-33.[10]赵桂香,程麟生,李新生,等.q矢量和湿q矢量在暴雨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气象,2006,32(6):25-30.[11]张兴旺.湿q矢量表达式及其应用[j].气象,1998.24(8):3-7.[12]刘运成,青藏高原东侧一次连续大暴雨过程湿q矢量分析[j].气象,2006,32(12):43-4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