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化学学报 2011
四齿配体[ru(iph)(l)2]2+(l=cpy,mpy,npy)配合物的结构和光谱特征Keywords: 四齿配体ru配合物,激发态,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光谱特征,电荷转移 Abstract: 采用密度泛函的b3lyp和ub3lyp方法分别优化了一系列[ru(iph)(l)2]2+(l=cpy(1),mpy(2),npy(3);其中iph为2,9-双(1′-甲基-2′-咪唑)-1,10-邻二氮杂菲,cpy为4-氰基嘧啶,mpy为4-甲基嘧啶,npy为4-氮二甲基嘧啶)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结合极化连续介质(pcm)模型计算了它们在丙酮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几何结构参数和相应的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1和2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主要由金属的d轨道和iph配体的π轨道构成,但是3主要占据在npy配体上,而它们的最低空轨道主要由iph配体的π反键轨道占据.因此,1和2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属于金属到配体(mlct)和配体内部(ilct)的电荷转移跃迁,而3属于两个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llct)跃迁.三个配合物的最低能吸收分别在509nm(1),527nm(2)和563nm(3),其磷光发射分别在683nm(1),852nm(2)和757nm(3).这显示出通过调节l配体的π电子给予能力可以改变最低能吸收和发射的跃迁性质和发光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