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

, PP. 4-15

Keywords: 中国图书馆事业,图书馆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中国公共图书馆现行的是分级财政基础上的多层管理体制和多元建设主体,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个图书馆”的基本格局,直至2000年,才开始探索总分馆制建设。在地方实践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在行业协会的普及推广下,在国家文化发展方针政策指引下,图书馆总分馆制在中国迅速兴起并得到全面推广。当前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已经形成三种建设模式:一是“多元投入、协同管理”松散型总分馆模式,二是“多级投入、集中管理”集约型总分馆模式,三是“单一投入、统一管理”统一型总分馆模式。展望未来,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将在公共阅读资源整合、流动服务体系构建、乡村分馆队伍管理、少儿馆总分馆制探索、政府主导制度保障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升。

References

[1]  范并思.现代图书馆理念的艰难重建——写在《图书馆服务宣言》发布之际[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4(6):6-11.
[2]  吴洪珺,倪晓建.面向普遍均等服务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探析——以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47-50.
[3]  屈义华.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佛山市禅城区“联合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12):305-307.
[4]  林蓝.城市区级图书馆发展的创新之路——福田区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实践[j].深图通讯,2004(2):32-34.
[5]  林蓝.公共图书馆服务体制机制创新——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j].人民论坛,2011(20):250-251.
[6]  中国图书馆学会简介[ol].[2014-02-10].
[7]  卓连营.关注县级图书馆[m]//李国新.中国图书馆年鉴2006.北京:现代出版社,2007:43.
[8]  刘忠平.中国图书馆学会首届“百县馆长论坛”综述[j].图书馆,2006(1):53-54.
[9]  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10]  我国图书馆总分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来自“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嘉兴论坛”的声音[n].中国文化报,2008-05-10(2).
[11]  李国新.示范区(项目)创建与公共图书馆发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3):4-11.
[12]  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公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资格评审结果的通知[ol].[2014-02-10].
[13]  安徽省文化厅.我省启动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ol].[2013-09-01].
[14]  王丽霞.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区域公共图书馆事业协调发展——以海宁市城乡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0(12):37-39.
[15]  北国网-半岛晨报.大连少儿图书馆建65所分馆方便全市孩子阅读[ol].[2013-09-20].
[16]  王春燕.市少儿图书馆建成65个分馆,其中农村47个[n/ol].大连晚报.2013-04-09[2013-09-20].http://dalian.runsky.com/2013-04/09/content_4633108.htm.
[17]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江苏省苏州市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集中评议汇报材料[ol].[2013-09-25].
[18]  于良芝,许晓霞,张广钦.公共图书馆基本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8.
[19]  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ol].[2013-09-20].
[20]  金武刚.试论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的重建——基于五大主题领域研究态势的实证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2(3):40-47.
[21]  王世伟.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十年发展与未来愿景[j].图书馆杂志,2011(1):47-52.
[22]  林金华,彭海霞.“总分馆制”开图书馆建设模式之先河——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纪实[n].中国文化报,2012-11-27(12).
[23]  杨玉麟.关注基层图书馆建设、提高基层图书馆馆长素质的有效措施——2006中国图书馆学会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志愿者行动纪实[m]//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年鉴?2007.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79-85.
[24]  李国新在2010年志愿者行动——内蒙古自治区公共图书馆培训班闭幕仪式上的讲话[ol].[2014-02-10].
[25]  胡京波.全国图书馆志愿者行动——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圆满结束[m]//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年鉴2012.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343.
[26]  李国新.公共图书馆“用地”与“建设”标准的性质、作用和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1):4-10.
[27]  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编制的若干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3):25-36.
[28]  白雪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概述[g]//于群,李国新.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03-215.
[29]  文化部.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东部)[ol].[2014-01-25].
[30]  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ol].[2014-01-25].
[31]  金武刚.示范区创建与公共图书馆进展[j].图书馆,2014(1):1-7.
[32]  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的通知[ol].[2014-01-25].
[33]  张娟,倪晓建.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1(6):17-20.
[34]  金武刚.农家书屋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1):84-92.[30]潘丽敏.吴江市整合农村信息服务资源的探索与展望[j].图书与情报,2011(3):91-93.[31]杨阳.“四位一体”格局下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初探[j].上海文化,2013(6):39-44.
[35]  林理.“四位一体”与“末端创新”——江苏吴江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引人关注[n].中国文化报,2013-05-24(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