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义纲,陈焕疆论生物气的生成和聚集《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第4卷第2期
|
[2] | 王涵云、杨天宇在实验室条件下石抽烃的热演化《有机地球化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
|
[3] | 陈德玉等原油热变固体产物与天然沥青的热模拟实验研究《有机地球化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
|
[4] | g.demaison1984,thegenerativebasinconcept,petloleumgeochemistryandhasiaevaluation,editors:g.demaisonandr.j.mullis.aapgmemoir35.pp,1-14
|
[5] | 傅家谨等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1)—油气成因与评价《沉积学报》1983年第1卷第3期
|
[6] | 刘宝泉等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度与找油远景《地球化学》1985年第2期
|
[7] | b,p,蒂索和d.h。威尔特《石油形成和分布》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年
|
[8] | 傅家谨等我国某些煤成油母质的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中国科学院有机地球化学开坎研究实验室年刊》1986年
|
[9] | 陆杰等一种特殊的n型干酪根—泥炭醉烬的煤岩学和有机地化特征《生物标志物和干酪根学术会议论文摘要》1986年
|
[10] | 傅家谨等一种可能的成煤油母质—泥炭鲜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1987年第1期
|
[11] | 贾蓉芬等轻质油的研究方法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有机地球化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
|
[12] | 施继锡等矿物包裹体在碳酸盐岩区油气评价中的意义《沉积学报》1986年第4卷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