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杂志 2012
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鉴定与多样性分析, PP. 3179-3186 Keywords: 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16srdna,rflp分析 Abstract: ?研究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多样性,并确定其分类地位,对于利用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对假臭草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集了海南省8个地区的假臭草丛枝病样品,采用pcr以及巢式pcr方法扩增了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16srdna序列片段,进一步选用afai、alui、ecori、haeⅲ、hpaⅱ、hhai、hinfi、kpni、sau3ai、taqi和xspi等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巢式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rflp),并对16srdna序列进行测序,确定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多样性和生物学地位。结果发现:假臭草丛枝病的病原确为植原体;8个地区的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酶切图谱基本一致,与已知植原体的相似度为0.26~0.97;8个地区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的序列同源性均在99.4%以上,应为同种植原体;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与16srrnaⅱ-a组的花生丛枝病(pnwb)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9.1%,说明假臭草丛枝病植原体在分类学地位上应归属于植原体16srrnaⅱa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