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杂志 2013
洞头无居民海岛岩相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格局, PP. 2469-2479 Keywords: 多样性,群落结构,大型底栖动物,潮间带,无居民海岛 Abstract: ?2011年7—8月,对洞头县无居民海岛进行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在大竹屿岛、虎洞岛、北爿山屿、乱头屿、内圆屿、小瞿岛和中瞿岛等7个岛屿各设1条采样断面,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02种,其中软体动物58种(多板类5种、腹足类33种和双壳类20种),甲壳类22种,多毛类7种和其他动物15种。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64±126)ind·m-2和(1814.85±347.03)g·m-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各岛屿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双壳类、多毛类和其他动物的密度无显著差异,多板类、腹足类和甲壳类的密度差异显著;腹足类、双壳类和多毛类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多板类、甲壳类和其他动物的生物量差异显著;中潮区的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显著大于低潮区和高潮区;各潮区多板类、腹足类、双壳类、甲壳类、多毛类和其他动物的密度差异显著,双壳类、甲壳类和其他动物的生物量差异显著,多板类、腹足类和多毛类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shannon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79、0.62和2.41。群落聚类分析与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结果吻合,群落结构主要与底质特性和浪击度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