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学杂志 2012
中国新疆灰叶胡杨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PP. 2755-2761 Keywords: 分子标记,灰叶胡杨,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 Abstract: ?以中国新疆灰叶胡杨(populuspruinosa)的9个天然居群的135个样品为材料,利用12对荧光ssr引物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对引物共检测到136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11个条带,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平均为0.972、shannon指数(i)平均为1.185、nei指数(h)平均为0.541、观察杂合度ho为0.321、期望杂合度he为0.560,表明灰叶胡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丰富。9个灰叶胡杨天然居群中泽普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阿拉尔14团遗传多样性最为贫乏。amova分子差异分析显示:12%的遗传变异存在居群间,88%的遗传变异则存在居群内,基因分化系数gst为17.10%,证明灰叶胡杨居群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根据遗传分化系数,测得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2.424。9个居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44,14t居群和mgt居群遗传距离最近,遗传一致度最大。利用upgma法对9个居群进行聚类分析,灰叶胡杨9个自然居群分为4大类:48团(48t)、14团(14t)、麦盖提县(mgt)、墨玉县(my)、沙雅县(sy)聚为一大类,阿瓦提县(awt)和阿拉尔和田河古道(ale)居群聚为一大类,最后泽普县(zp)、巴楚县的夏马勒林场(xml)各自单独为一类。经mantel检验,9个灰叶胡杨居群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总之,泽普居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因此在指定原位种质保护计划时应优先考虑泽普居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