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淹水培养过程中水稻土细菌丰度与群落结构变化

, PP. 508-515

Keywords: 淹水水稻土,细菌,16srrna,丰度,群落结构,r-/k-策略,演替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水稻土是非常复杂又典型的生态系统,分析淹水培养过程中水稻土细菌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可以客观反映水稻土中细菌群落结构信息,为深入探讨水稻土细菌微生物对稻田的影响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营养元素转换、重金属还原与抑制甲烷生成过程等)提供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作者采用淹水非种植水稻土微环境模式系统,提取水稻土淹水培养1h和1、5、10、20、30、40、60d后的微生物总dna,利用real-timepcr和pcr-dgge(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技术检测了淹水培养过程中细菌丰度与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淹水水稻土中细菌的丰度在1d时最大,并在40d到达第二个峰值,说明淹水过程改变了细菌的丰度。基于16srrna基因v3区的dgge图谱分析显示,淹水过程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演替性变化:r-策略生存的细菌仅存在于淹水初期;k-策略生存的细菌存在于淹水后期;r-和k-策略共生存的细菌存在于整个淹水过程中,淹水后期k-策略的细菌占据优势。淹水培养过程中优势种群多样性指数大体呈现先上升后减小的趋势。主成分分析(pca)将淹水处理过程分成几类不同的生境,反映出中、后期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测序结果表明,32个优势条带所代表的细菌分别属于厚壁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且与来自不同地域的水稻土、其他类型土壤、活性污泥以及湖泊沉积物等生态系统的细菌关系密切。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