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多样性 2014
海南凤仙花不同海拔种群的传粉生物学, PP. 467-475 Keywords: impatienshainanensis,特有种,岩溶地貌,繁育系统,生态适应,雌雄异熟 Abstract: ?凤仙花属(impatiens)植物具有极为广泛的多样性和类型各异的特化传粉者,被誉为“双子叶的兰花”,受到众多传粉生物学家的关注。本文以海南特有种海南凤仙花(impatienshainanensis)为研究对象,对3个不同海拔梯度的种群进行了开花生物学特性和开花物候、花器官结构、花粉活力和柱头活性、传粉者种类和访花行为及繁育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花花期4.10±0.46d,雄性期和雌性期分别约为3.15±0.24d和0.95±0.36d;种群开花峰期在8月初,高海拔种群的花期高峰相对滞后。低、中海拔种群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开花第2d花粉活力最高;高海拔种群花粉活力随开花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柱头活性随开花时间的推移而增强,高海拔种群开花各天次均较低、中海拔种群低。主要传粉昆虫为黄黑无垫蜂(amegillaleptocoma)和绿条无垫蜂(a.zonata),低、中海拔种群以黄黑无垫蜂为主,高海拔种群以绿条无垫蜂为主。未观察到自动自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现象,人工授粉能明显增加坐果率(75–90%),自然坐果率在高海拔种群相对较低(40–60%),说明存在较强的传粉者限制。海南凤仙花的保护需要同时关注其有效传粉者的保护,促进有效传粉昆虫在不同海拔种群之间的往来,保证种群间的花粉流与种子流,维持海南凤仙花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有效种群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