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多样性 2010
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PP. 50-59 Keywords: 颤蚓科,软体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空间分布格局,富营养化 Abstract: ?为揭示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于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对太湖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为期两周年的季度调查。30个采样点共记录底栖动物3门7纲19科40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空间差异较大,平均密度高值出现在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主要为寡毛纲颤蚓类;平均生物量高值出现在贡湖湾、西湖区、东太湖和东部湖湾,主要为软体动物。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hoffmeisteri)、中华河蚓(rhyacodrilussinicus)、河蚬(corbiculafluminea)、铜锈环棱螺(bellamyaaeruginosa)、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chinensis)和钩虾属一种(gammarussp.)是现阶段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聚类分析将30个采样点分成3组,相似性分析检验表明各聚类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东太湖和东部湖湾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优势种为腹足纲螺类;梅梁湾、竺山湾及河口多样性最低、密度最高,霍甫水丝蚓和中华河蚓在该区占据绝对优势;贡湖湾、湖心和西湖区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其优势种为河蚬。研究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底质类型以及水生植被的分布是决定太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