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多样性 2013
不同林下植被干扰措施对毛竹林下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 PP. 709-714 Keywords: phyllostachysedulis,林下植物,人工干扰,除草,物种组成,分布格局 Abstract: ?为探讨不同干扰措施对毛竹(phyllostachysedulis)林下植被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作者选择林分结构和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3块毛竹林,分别为多年未除草、劈山除草和除草剂除草毛竹林,进行林下植被物种种类、数量和盖度等的调查。结果表明,劈山除草和除草剂除草毛竹林草本植物优势种重要值和盖度都显著高于多年未除草毛竹林,而乔木、灌木的优势种重要值和盖度相对要低。3类毛竹林内植物种群大部分呈聚集分布,其中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在多年未除草和除草剂除草的毛竹林内虽呈聚集分布但不显著,而在劈山除草毛竹林内则呈随机分布;锈茅莓(rubusreflexus)在多年未除草和劈山除草的毛竹林内呈强烈聚集分布,而在除草剂除草的毛竹林内聚集程度不显著;地菍(melastomadodecandrum)和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在3类毛竹林内均呈强烈聚集分布。总之,多年未除草的毛竹林中呈均匀分布的优势种的比例高,而劈山除草和除草剂除草的毛竹林中呈强烈聚集分布的优势种的比例高。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林下植被干扰措施对毛竹林植物优势种及其分布格局的影响存在差异,综合竹笋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及竹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我们建议采用人工劈山除草方法对毛竹林下植被进行干扰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