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制造企业的空间格局
, PP. 599-605
Keywords: 制造企业,民族乐器,空间格局,中国
Abstract: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最邻近指数以及核密度等分析方法,并基于点与面2个方面对中国民族乐器制造企业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点的方面,中国民族乐器企业及其分类别的民族乐器企业的空间分布均呈显著集聚状态,且集聚度较高,其中吹奏乐器企业集聚度最低,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滇、豫等区域是其重要的集聚区;基于面的方面,中国民族乐器企业及其分类别民族乐器制造企业分布均呈弱集聚状态;其热点区数量均很少,且分布与基于点的集聚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而全国绝大部分的城市为冷点区域。中国民族乐器制造企业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资源禀赋、历史基础以及集聚经济效应3个方面。
References
[1] | 李凌.关于少数民族乐器改革的几点看法[j].人民音乐,1987(10):5-7.
|
[2] | 毛继增,袁炳昌.中国民族乐器概观[j].人民音乐,1992(6):18-20.
|
[3] | 中国乐器协会.中国乐器年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208-210.
|
[4] | 朱华友.乡镇乐器专业化产业区的变迁与升级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2]吕飞.产业联动视角下的乐器产业区升级研究——以扬州琴筝产业区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
[5] | 武志强,朱华友.中国民族乐器制造业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10):38-42.
|
[6] | 毛政元,李霖.空间模式的测度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66.
|
[7] | 闫庆武,卞正富.基于gis-sda的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3):57-61.
|
[8] | 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3,18(1):1-5.
|
[9] | 王远飞,何洪林.空间数据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
[10] | 李婷.世界乐器50%中国制造[n].文汇报,2012-10-12(9).
|
[11] | 82bass.透过文化看中国乐器消费[j].乐器,2007(5):110-111.
|
[12] | 宋筠,何晏文.少数民族乐器的产生及民俗性[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6):91-94.
|
[13] | 文音.谈我国民族乐器改革问题[j].中国音乐,1981(4):39-41.
|
[14] | 范元祝.浅议少数民族乐器芦笙及其改良[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9(1):51-55.
|
[15] | 丰元凯.中国民族乐器改革与生产的发展——建国初期中国民族乐器的状况[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6(1):69-71.
|
[16] | 张静波.简述我国少数民族器乐发展的历程[j].艺术百家,2002(4):74-77.
|
[17] | 袁丰,魏也华,陈雯,等.苏州市区信息通讯企业空间集聚与新企业选址[j].地理学报,2010,65(2):153-163.
|
[18] | anselinl.localindicatorsofspatialassociation:lisa[j].geographicalanalysis,1995,27:93-115.
|
[19] | getisa,ordjk.theanalysisofspatialassociationbytheuseofdistancestatistics[j].geographicalanalysis,1992,24:189-206.
|
[20] | 靳诚,陆玉麒.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9,64(6):713-724.
|
[21] | 肖红丽.我国乐器行业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eb/ol].[2011-05-09].
|
[22] | 陈迅,邹庆.区域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4-86.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