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热带地理  2014 

广州红砂岩文物保护新方法

, PP. 9-13

Keywords: 红砂岩文物,文物保护剂,纳米二氧化钛银,有机酸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不少珍稀石质文物因缺少保护而遭受严重风化。为保护风化石质文物,文章将纳米材料和传统石质文物保护剂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保护方法:用纳米二氧化钛银与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按一定比例调和,涂抹于红砂岩文物表面;一段时间后在其表面喷洒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为检验新方法之功效,分别用该方法和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处理采自于广州的红砂岩文物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有机酸种类和质量分数,发现前者较后者的有机酸质量分数明显减少。又经实验检测,发现该方法处理后的样品能经受水流冲刷,能耐酸碱腐蚀。这表明新方法既能防水、耐酸碱,又能降解有机酸;可以有效延缓石质文物风化,较传统石质文物保护剂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References

[1]  蒋晓东,曹建劲,叶进龙,等.红砂岩风化机理的有机酸研究[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0(4):33-36.
[2]  罗锡宜,曹建劲.顺德、肇庆地区红砂岩文物的风化机理及其保护措施[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1(6):32-35.
[3]  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保护工作综述[j].装饰,2008(6):22-27.
[4]  周智.uv/纳米tio2/o3协同降解水溶液中有机物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5]  amatpv.photochemistryonnonreactiveandreactive(semiconductor)surfaces[j].chem.rev.,1993,93:267-300.
[6]  郑红,汤鸿宵,王怡中.有机污染物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氧化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7,5(3):1-10.
[7]  吴晓玲,郑丽莉,温秀芳,等.纳米银凝胶抗菌活性的研究[j].中国药品标准,2007,8(4):68-69.
[8]  中国化学化工论坛.ns-系列文物水性保护剂[eb/ol].[2013-01-05].http://www.cceb.bs.com/bbs/dpq.php?lid=313977
[9]  杭州万景新材料有限公司.纳米二氧化钛银抗菌剂[eb/ol].[2013-01-11].
[10]  于延芬,郑粟,柴立元,等.二氧化钛载银抗菌剂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5(12):16-20.
[11]  张海禄,童仕唐,吴省.载银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3,32(2):20-22.
[12]  王志春,凌云,刘尉,等.广州酸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5):717-722.
[13]  秦中,张捷,彭学艺,等.四川乐山大佛风化的初步探讨[j].地理研究,2005,24(6):928-934.
[14]  周骏一.乐山大佛基岩酸雨影响评价及防治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2):107-110.
[15]  蒋晓东,曹建劲,李易安,等.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红砂岩文物风化研究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8):2102-2105.
[16]  廖原,齐暑华,王东红,等.xd9露天石质文物保护剂[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3):411-414.
[17]  栾晓霞.基于纳米材料改性的水性石质文物保护剂的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8.
[18]  雷晓雨.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气相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6.
[19]  刘占孟.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电催化氧化降解有机物的基础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1):38-41.
[20]  linsebigleramyl,luguangquan,yatesjohnt.photocatalysisontio2surfaces:principles,mechanisms,andselectedresults[j].chem.rev.,1995,95(3):735-758.
[21]  杨东辉.纳米银溶胶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2010,37(4):314-317.
[22]  苑春,彭兵,柴立元,等.载银二氧化钛光催化杀菌性能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5,34(1):40-43.
[23]  陈世训,沈灿燊.广州的气候[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2):128-153.
[24]  姚凤良,孙丰月.矿床学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25]  安芷生,魏兰英.淀积铁质粘粒胶膜及其成因意义[j].科学通报,1979,24(8):356-359.
[26]  王瑞,黄丽,刘凡,等.石英砂表面铁胶膜的形成[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2,31(6):907-915.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