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热带地理  2015 

新丰江水库上游氮磷污染的时空变化

, PP. 103-110

Keywords: 氮磷污染,时空变化,新丰江水库,饮用水安全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新丰江水库流域是广东省最大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对东江下游和香港地区的用水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地表水i类标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库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加剧,对水质和水量造成潜在威胁。通过2007、2008年对新丰江水库上游流域采样分析氮磷质量分数,发现总氮和总磷超过地表水ⅱ类标准的采样点比例分别为48%和12%。与总磷相比,新丰江水库上游总氮的污染要更加严重,丰水期超标点明显少于枯水期,而枯水期氮-磷正相关关系较好(p<0.0001,r2=0.8683),污染物可能为同一污染源或同期释放。空间上超标点多位于新丰、连平县城和大型城镇居民点如马头、忠信、灯塔镇附近,河流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等人为点源污染。尽管目前新丰江水库库区的水质情况总体较好,但上游水质也存在恶化风险,可能导致水库自净能力降低,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因此需要对新丰江水库上游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通过控制内、外源性氮磷措施,以减少饮用水源安全风险和保证新丰江水库水质长期稳定。

References

[1]  陈能汪,吴殷琪,张玉珍,等.流域氮磷输出、河流输送与库区富营养化关联分析——以福建山仔水库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9):1862-1869.
[2]  燕姝雯,余晖,张璐璐,等.2009年环太湖入出湖河流水量及污染负荷通量[j].湖泊科学,2011,23(6):855-862.
[3]  刘忠翰,贺彬,王宜明,等.滇池不同流域类型降雨径流对河流氮磷入湖总量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4,23(5):593-604.
[4]  于超,储金宇,白晓华,等.洱海入湖河流弥苴河下游氮磷季节性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1,31(23):7104-7111.
[5]  杨尚,罗潋葱,翟海涛,等.大沙河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氮磷营养输入分析[j].生态科学,2013,32(2):158-164.
[6]  陈华.我国饮用水安全的形势、隐患和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1):1-4.
[7]  韩梅,郑丙辉,李子成,等.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价与对策建议[j].环境科学研究,2000,13(5):31-34.
[8]  杨敏,曲久辉.水源污染与饮用水安全[j].环境保护,2007,381(10):62-64.
[9]  龚建文,周永章,张正栋.广东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探讨[j].热带地理,2010,30(1):40-44.
[10]  李芳柏,万洪富,李定强,等.新丰江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及其综合防治对策[j].土壤与环境,1999,8(1):26-30.
[11]  陈丽芬,林秋奇,胡韧,等.亚热带大型水库——新丰江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特征[j].生态科学,2002,21(2):104-107.
[12]  胡韧,雷腊梅,韩博平.南亚热带大型贫营养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季节变化——以新丰江水库为例[j].生态学报,2008,28(10):4652-4664.
[13]  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14]  温美丽,张虹鸥,周霞,等.新丰江水库供水特征及供水安全分析[j].热带地理,2014,34(4):518-526.
[15]  廖剑宇,彭秋志,郑楚涛,等.东江干支流水体氮素的时空变化特征[j].资源科学,2013,35(3):505-513.
[16]  司友斌,王慎强,陈怀满.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j].土壤,2000(4):188-193.
[17]  陈水勇,吴振明,于伟波,等.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9(85):11-15.
[18]  许朋柱,秦伯强.2001―2002水文年环太湖河道的水量及污染物通量[j].湖泊科学,2005,17(3):213-218.
[19]  翟淑华,韩涛,陈方.基于质量平衡的太湖氮、磷自净能力计算[j].湖泊科学,2014,26(2):185-190.
[20]  宋进喜,曹明明,李怀恩,等.渭河(陕西段)河道自净需水量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3):310-316.
[21]  吴燮逊.水体自净能力的机理与功能[j].污染防治技术,1994,7(1):13-16.
[22]  许磊,李华,陈英旭,等.南太湖地区小型浅水湖泊自净能力季节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2010,31(4):924-930.
[23]  河源市人民政府.新丰江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r].河源:河源市人民政府,2013.
[24]  马军,关小红.饮用水安全与健康[j].科学中国人,2007(6):73-76.
[25]  葛滢,王晓月,常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中植物净化能力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9,19(6):690-692.
[26]  杨龙,温美丽,周霞,等.南坑河污染初步调查及河岸植物的富集能力[j].热带地理,2013,33(5):549-554.
[27]  王虹扬,黄沈发,何春光,等.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种研究[j].湿地科学,2006,4(1):7-12.
[28]  suw,wangyy,maxf.progressinwaterqualitymodelsformechanismleadingtotheoxygen-depletedwatersinestuaries[j].waterresourcesprotection,2004,20(5):1-4.
[29]  conleydj,paerlhw,howarthrw,etal.controllingeutrophication:nitrogenandphosphorus[j].science,2009,323(5917):1014-1015.
[30]  nixonsw.eutrophicationandthemacroscope[j].hydrobiologia,2009,629(1):5-19.
[31]  马经安,李红清.浅谈国内外江河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1(6):575-578.
[32]  赵帅营,韩博平.大型深水贫营养水库——新丰江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分析[j].湖泊科学,2007,19(3):305-314.
[33]  徐德福,徐建民,王华胜,等.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能力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5):597-601.
[34]  高雷,李博.入侵植物凤眼莲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6):735-752.
[35]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十三卷?第二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6]  李猛,马旭洲,王武.大薸对水体氮磷去除效果的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9):1137-1142.
[37]  朱慧,马瑞君.2种水生入侵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5):193-198.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