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边缘区农村集资房时空演进特征及驱动机制——以20世纪90年代广州白云区为例
, PP. 753-761
Keywords: 都市边缘区,农村集资房,时空演进,影响因素,广州
Abstract:
?基于arcgis、spss分析平台,以广州白云区为例,对农村集资房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arcgis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农村集资房空间生产时空演进由“点状”发展走向“交通线状”蔓延,农村集资房空间生产对交通干线的依赖性明显;2)农村集资房空间生产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农村集资房项目相对所属镇街行政中心的空间集聚效应由于区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别。通过spss数理分析发现:1)农村集资房市场发展与商品房市场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性,农村集资房开发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相伴相随;2)政策是农村集资房时空演进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左右着农村集资房的发展方向。政府力(权力)、市场力(资本)和社区力(抗争)等3种力在不同时期作用方向有所不同,推动着农村集资房的形成与发展。
References
[1] | abbottj.ananalysisofinformalsettlementupgradingandcritiqueofexistingmethodologicalapproaches[j].habitatinternational,2002,26(3):303-315.
|
[2] | o’hareg,abbotd,barkem.areviewofslumhousingpoliciesinmumbai[j].cities,1998,15(4):269-283.
|
[3] | 刘天利.城乡二元结构下“小产权房”治理的法律困境与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4(4):145-149.
|
[4] | 刘冉,黄大志,刘盛和.城市化视角下北京农村居住用地非正规市场的形成机理[j].地理研究,2010,29(8):1355-1368.
|
[5] | 江奇.“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
[6] | 程浩.集体土地制度视角下的小产权房开发管制研究动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3):201-211.
|
[7] | 张鹏.小产权房治理的缘由、途径与政策——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观察,2014(6):77-87.
|
[8] | 刘守英.集体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城市化——北京市郑各庄村调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5(6):123-132.
|
[9] | 张京祥,吴缚龙,马润潮.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建立一种空间演化的制度分析框架[j].城市规划,2008,32(6):55-60.
|
[10] | 季雪.“小产权房”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基于对北京地区实情的考察[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7):65-69.
|
[11] | davide.dowall.comparingkarachi’sinformalandformalhousingdeliverysystem[j].cities,1991,8(3):217-227.
|
[12] | ananyaroy.urbaninformality:towardanepistemologyofplanning[j].journalof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2005,71(2):147-158.
|
[13] | madianitanunesdasilva.theproductionprocessofinformalhousingareasinthemetropolisofcuritibabetweenthedecadesof1990and2000[j].urbe.revistabrasileiradegest?ourbana,2014,6(1):89-108
|
[14] | chanrogerck,yaoym,zhaosimonxb.self-helphousingstrategyfortemporarypopulationinguangzhou,china[j].habitatinternational,2003,27(1):19-35.
|
[15] | 王天逸.小产权房问题研究及相关制度构建[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
[16] | 程其明.小产权房规制政策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
[17] | 张良悦,刘东.道是非法却有情:小产权房开发的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09(4):104-110.
|
[18] | 汪一洋.“小产权房”市场的利益相关者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
[19] | 李志明,段进.空间抗争视角下小产权房的形成机制研究[j].规划师,2013,29(5):102-106.
|
[20] | 赵杰,张军.被误解的争端——中国空间生产背后的政治[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15(2):49-54.
|
[21] | 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53(5):88-95.
|
[22] | 叶超,柴彦威,张小林.空间的生产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j].经济地理,2011,31(3):409-413.
|
[23] | 广州房地产年鉴编委会.2001广州房地产年鉴[m].广州:广东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3.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