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永智.拓宽中缅贸易的几点思考[j].国际贸易,1992(12):30-31.
|
[2] | 卢光盛.中缅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亚太经济,2002(2):15-17.
|
[3] | 李永宁,陈秀莲.中缅经贸关系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3(4):46-50.
|
[4] | 李继云.中缅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2013(20):238-240.
|
[5] | 郑国富.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特点、问题、挑战与前景[j].价格论坛,2014(5):45-48.
|
[6] | 聂海清.中泰经济贸易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贸易,1995(1):17-18.
|
[7] | 钟凤艳.中国―东盟自贸区下中泰贸易发展浅议[j].特区经济,2012(10):97-99.
|
[8] | 沈利生.中国和泰国间双边贸易分析与展望[j].华侨大学学报,2013(3):5-13.
|
[9] | 周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泰经贸拓展[j].中国商贸,2014(2):4-8.
|
[10] | 马颖忆,陆玉麒,柯文前,等.泛亚高铁建设对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与中南半岛空间联系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5,34(5):825-837.
|
[11] | 中国农业银行国际金融部课题组.泛亚铁路的意义、困境及市场机遇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5(6):18-22.
|
[12] | 林智荣,覃娟.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探析[j].东南亚纵横,2015(1):26-35.
|
[13] | 王金永.越南美国商会:民调显示89%的越南民众支持tpp[eb/ol].(2015-07-02)[2015-07-10].
|
[14] | 廖明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出口潜力测算[j].开放导报,2015(3):64-67.
|
[15] | 陈万灵,吴旭梅.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口需求变化及其中国对策[j].国际经贸探究,2015,31(4):87-99.
|
[16] | 陈茜.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国家经济合作构想[j].东南亚,1992(2):1-6.
|
[17] | 朱陆民,陈丽斌.地缘战略角度思考中国与中南半岛合作的重要意义[j].世界地理研究,2011(2):20-28.
|
[18] | 李大陆.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经济合作的地缘战略意义[j].兰州学刊,2012(12):181-186.
|
[19] | 何跃.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地缘关系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08-114.
|
[20] | 陈锴.试析21世纪初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地缘经济关系[j].亚太经济,2010(5):78-82.
|
[21] | 许梅.90年代后期中越经贸关系及其发展前景[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03-106.
|
[22] | 潘金娥.中越贸易:现状、前景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7(10):43-49.
|
[23] | 农立夫.中国与越南经济贸易合作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1(11):43-46.
|
[24] | 张善岱,罗守贵.中越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3):49-53.
|
[25] | 雷小华.中越经贸合作前景与台商机遇探析[j].东南亚纵横,2014(4):41-44.
|
[26] | 申旭.发展西南地区与中南半岛经贸关系的几点思考[j].云南社会科学,1992(4):14-20.
|
[27] | 张永奇.发展中国同中南半岛国家经贸关系初探[j].东南亚研究,1992(2):7-9.
|
[28] | 孔志坚.云南与中南半岛五国粮食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2):5-8.
|
[29] | 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98-605.
|
[30] | 裴长洪.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及其调整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7(4):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