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
刺参核糖体蛋白l17基因(rpl17)全长cdna克隆及组织表达, PP. 511-521 Abstract: ?核糖体蛋白除组成核糖体、参与蛋白质合成之外,还作用于细胞的分裂、增殖、分化、凋亡、发育调控等过程。为了研究核糖体蛋白基因在刺参中的生理功能,本研究采用全长cdna克隆技术首次从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体壁中克隆出核糖体蛋白l17基因(ribosomalproteinl17,rpl17)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q922561)。该基因cdna全长643bp,包括33bp的5′-utr,58bp的3′-utr,开放阅读框552bp,编码18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21.5010kd,理论等电点(pi)为10.29,总平均亲水性(gravy)为-0.964,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在ncbi网站上经blastn和blastx比对分析,发现该序列的核苷酸序列以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均在70%以上,其中与紫海胆(strongylocentrotuspurpuratus)的同源性分别为75%和81%。二级结构预测结果:α螺旋占36.61%;β折叠占7.65%;无规卷曲占42.08%;其余13.66%为延伸链。蛋白功能位点分析显示其含有1个核糖体蛋白l22信号位点和9个磷酸化位点,其中camp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4个,酪氨酸激酶ⅱ磷酸化位点2个。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刺参与同为棘皮动物的紫海胆聚为一支,分子进化地位上关系最近,其次聚类顺序较近的为玻璃海鞘、非洲爪蟾,脊椎动物聚为一支,该结果与这些物种在生物学上的分类是较一致的。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rpl17基因在刺参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rpl17基因在体腔细胞中表达量最高,肠中次之,呼吸树中最低。体腔细胞中的表达量分别为肠、体壁、纵肌、呼吸树的5.67、21.63、43.25和346倍,与4种组织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另外,肠与呼吸树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其余组织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刺参蛋白质合成、再生及多种生理活动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