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8
非糜烂性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外周敏化机制, PP. 715-718 Abstract: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亚类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患者食管内脏敏感性的变化及其食道下端括?约肌(LES)局部神经纤维终末形态的特征及差异性,探讨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外周敏化机制。方法??NERD组患者31例,EE组患?者13例,正常对照组12例。采用内脏刺激器/电子气压泵检测食道对气囊扩张刺激的敏感性;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比研究NERD?组不同亚类[NERD感知过敏(NERD-H)、NERD感知正常(NERD-N)]、EE组和正常对照组LES局部神经纤维终末形态的差异。结?果??NERD-H组食管初始感知阈值(IPT)较NERD-N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最大耐受疼痛阈值(MPT)较其余3组?显著降低(P<0.05)。EE组和NERD-N组的MPT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EE组IPT值显著低于NERD-N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NERD-H组、NERD-N组以及正常对照组LES局部神经纤维内的突触小泡在形态、大小?和电子密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NERD-H组LES有大量富含突触小泡的膨体及神经终末,所含突触小泡以大颗粒囊泡型为主,?还可见到一些肥大细胞和一种富含线粒体的神经终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