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来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Keywords: 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山西省
Abstract: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1993年以来山西省各地区均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呈现高位波动状态。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地域单元,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产业偏离度、区位熵等参数的计算,结果发现:山西省地区经济空间演化特征与地区经济差异时序波动相对应,呈现出中、东、西波浪式经济差异格局和3个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对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References
[1] | 曹海霞,赵艺雪.山西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动态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1):107-112.
|
[2] | 王亮亮,王国梁,安树伟.省内区域经济差异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7,14(7):150-152.
|
[3] | 韩秀兰. 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8(2):114-116.
|
[4] | 鲁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3):44-51.
|
[5] | 欧向军,陈修颖.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6,26(3):338-342.
|
[6] | 欧阳南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差异的发展变化[J].地理学报,1993,48(3):201-217.
|
[7] | 简晓斌,沈正平,刘宁宁.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2):53-59.
|
[8] |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9] | 国际统计信息中心.1999—2001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评与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4(3):3-11.
|
[10] | 李小建.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0,19(3):225-233.
|
[11] |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
[12] | 徐建华,鲁风,苏方林,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24(1):57-68.
|
[13] | 鲁风,徐建华.基于不同区域系统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解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2):77-81.
|
[14] | 孙姗姗,朱传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J].人文地理,2008,23(2):11-18.
|
[15] | 张敦富,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与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4-60.
|
[16] | 黄京鸿, 葛永军,刁承泰.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01,21(1):43-46.
|
[17] |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J].地理研究,2003,27(3):261-271.
|
[18] |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20(6):487-493.
|
[19] | 陈红,郭丕斌.山西经济落后的原因分析及促进发展的宏观思路[J].生产力研究,2003(3):124-126.
|
[20] |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3-183.
|
[21] | 陈修颖.1990年以来浙江沿海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J].地理科学,2009,29(2):22-29.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