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发展新格局的空间形态及其演进研究
Keywords: 中部地区,区域发展格局,空间形态
Abstract: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部地区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中部六省各具特色的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部地区区域发展呈现新格局,以六省省会城市为核心的“中心—外围”格局将持续强化,六大城市群的集聚效应继续增强,六省之间的产业关联将主要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展开,跨省域边界合作将更加普遍,中部地区将呈现“四带六圈”的“井”字型空间形态,形成“多核带动、轴线支撑、边界融合”的总体格局。
References
[1] | 陆铭.在集聚中走向平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3-160.
|
[2] | 李细键,范永立.基于博弈论的中部地区区域关系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27-30.
|
[3] | 喻新安.中原经济区策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141-158.
|
[4] | 朱美光.基于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协作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37-39.
|
[5] | 潘文卿,李子奈.三大增长极对中国内陆地区经济的外溢性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2008(6):85-94.
|
[6] | 刘立平,朱婷婷.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比较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2):7-9.
|
[7] | 彭连清.关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08(1):63-66.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