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滠水河流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
Keywords: 协调发展 ,系统动力学 ,模拟 ,滠水河流域
Abstract:
从系统分析的视角出发,根据滠水河流域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构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主要参数包括人口、GDP、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水资源可利用量、水环境容量等。通过模型正负反馈环进行因果关系分析,考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互动与制约关系,进行子系统划分,并确定人口平均增长率、服务业废水率、工业废水率以及水土流失率为敏感性因素,以敏感因素为核心,设计3种不同情景,得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情景为最优方案。通过对不同发展情景的分析与比较,提出滠水河流域有必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该流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References
[1] 杨桂山,姜加虎.中国湖泊科学进展[J].地理学报(英文版),2004,14(Z1):26-29.
[2] 陈兴鹏,范振军,董锁成,等. 兰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作用机理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61-66.
[3] 杨秀春,朱晓华.人文因子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影响模式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4):23-30.
[4] 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5-28.
[5] 程声通,陈毓龄.环境系统分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8-21.
[6] 王其藩.高级系统动力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67-71.
[7] 王艳芳,崔远来,顾世祥,等.系统动力学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6,24(5):8-14.
[8] 郭长雷,王丽婧,梅凤乔,等.贵阳市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策略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4):427-433.
[9] 李杰兰,陈兴鹏,张子龙.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青海省可持续发展评价[J].资源科学, 2009,31(9):1624-1630.
[10] 韦静,曾维华.生态承载力约束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模拟——以博鳌特别规划区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09,29(3):330-336.
[11] 秦贤宏,段学军,李慧,等.基于SD和CA的城镇土地扩展模拟模型——以江苏省南通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9,29(3):439-444.
[12] 李边疆,王万茂.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系统分析[J].干旱区地理, 2008,31(1):142-148.
[13] 顾康康,刘景双,王洋.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分析与预测[J].地理科学进展, 2009,28(6):870-876.
[14]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1997—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2007.
[15] 贺晟晨,王远,陆根法,等.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8):698-704.
[16] Timothy Randhir,Ashley Hawes. Watershed Land Use and Aquatic Ecosystem Response: Ecohydrologic Approach to Conservation Policy[J]. Journal of Hydrology,2008,364:182-199.
[17] Ulf Helldén. A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Model for Desertification Simulation and Impact Studies[J].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 2008, 64:158-168.
[18] 张灿强,姜志德,王继军.米脂县农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 2009,16(3):187-191.
[19] 徐建新,郝志斌,蒋晓辉,等.区域水资源系统动力学特征分析[J]. 水科学进展, 2008,19(4):519-52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