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2000—2009年重庆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及趋势分析
Keywords: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重庆市
Abstract:
针对重庆市土地资源的特点及问题,在国内关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了一套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0—200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0.160升高至2009年的0.695,2000年土地生态安全属于“敏感级”,2009年则进入“良好级”,整体生态安全状态呈好转趋势,但土地所受的生态压力整体上有所加大。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主要依赖于对土地生态环境的治理,现阶段土地的生态压力依然严峻。对2000—200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趋势拟合,显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已进入快速改善阶段。
References
[1] | 王军,何玲,董谦,等.河北省农业生态安全障碍度评价与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1):81-85.
|
[2] | 马亚兰,刘普幸,王枫叶.金塔绿洲近20年来农业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对策研究[J].土壤,2010,42(2):184-189.
|
[3] | 盛东,李桂元,徐义军.湖南省小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2):58-63.
|
[4] | 游文荪,丁惠君,许新发.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现状评价与趋势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2):1173-1180.
|
[5] | 钟振宇,柴立元,刘益贵,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洞庭湖生态安全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10,30(1):41-45.
|
[6] | 韩振华,李建东,殷红,等.基于景观格局的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3):701-705.
|
[7] | 孙凡,李天云,黄轲,等.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研究——理论与指标体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6):757-762.
|
[8] | 莫斌,朱波,王玉宽,等.重庆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5):45-49.
|
[9] | 邹士鑫,廖和平,项树明.重庆市耕地利用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18-223.
|
[10] | 谭淑端,王勇,张全发.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环境问题及综合防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17(1):101-105.
|
[11] | 张磊,董立新,吴炳方,等.三峡水库建设前后库区10年土地覆被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1):107-112.
|
[12] | 廖和平,洪惠坤,陈智.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生态安全风险评价及其生态利用模式——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4):33-43.
|
[13] | 左太安,苏维词,马景娜,等.三峡重庆库区针对水土流失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水土保持学报,2010,24(2):74-78.
|
[14] | 李月臣,刘春霞,赵纯勇,等.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J].生态学报,2009,29(2):74-78.
|
[15] | 任志远,黄青,李晶.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J].地理学报,2005,60(4):597-606.
|
[16] | 马克明,傅伯杰,黎晓亚,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J].生态学报,2004,24(4):761-768.
|
[17] | 李玉平,蔡云龙.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6):784-789.
|
[18] | 谢花林,李秀彬,陈瑜琦,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初探——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资源科学,2010,32(1):57-63.
|
[19] | Dohson, Andy P.Hopes for the Future:Restoration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Ecology [J].Science,1997,277:515-522.
|
[20] | Norton S B, Rodier D J,Gentile J H,et al.A Framework fo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t the EPA [J].Environ Tarical Chem,1992,11:1663-1672.
|
[21] | Costanza R, Norton B G, Haskell B D.Ecosystem Health: New Goal for Environment[M]. Washing D C:Island Press,1992.
|
[22] | 蔡运龙,李军.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度量:一种显示过程的综合方法[J].地理学报,2003,58(2):305-313.
|
[23] | 刘勇,刘友兆,徐萍.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浙江嘉兴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4,26(3):69-75.
|
[24] | 陈百明.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3):204-215.
|
[25] | 傅伯杰,陈利顶,马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12-118.
|
[26] | 杜忠潮,韩申山.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实证研究——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6):198-207.
|
[27] | 张兴榆,曹明明,雷敏.陕北地区水资源安全及需求预测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11):17-21.
|
[28] | 李志伟,崔力拓.水环境安全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水生态学杂志,2009,5(2):128-131.
|
[29] | 张磊,朱春悦.城市生态安全分析——以银川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30(2):45-46.
|
[30] | 袁磊,雷国平,张小虎.资源性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以大庆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6):80-85.
|
[31] | 张虹波,刘黎明,张军连,等.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J].资源科学,2007,29(4):194-200.
|
[32] | 高长波,陈新庚,韦朝海,等.广东省生态安全状态及趋势定量评价[J].生态学报,2006,26(7):2192-2197.
|
[33] | 张军以,苏维词.三峡库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09,19(9):211-214.
|
[34] | 郭旭东,邱扬,连刚,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县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5):579-583.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