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Keywords: 协同学理论 ,海洋经济 ,陆域经济 ,协同发展 ,辽宁省
Abstract: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实现海陆统筹、推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促进双方效率的不断提高和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优资源配置。以协同学理论和加速遗传算法为基础,应用有序度模型和协同演化模型,采用辽宁省历史统计数据,开展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的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两个经济子系统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将辽宁沿海地区分为3个地区,定性分析了3个地区海陆协同基础条件的差异,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References
[1] 栾维新,阿东,崔红艳,等.海陆一体化建设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2] 韩忠南.我国海洋经济展望与推进对策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5,12(1):12-15.
[3] 张耀光.我国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6,13(2):75-80.
[4] 徐质斌.解决海洋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的思路[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7,14(4):21-25.
[5] 张海峰,杨金森,徐质斌,等.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海洋经济强国——论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指导方针和目标[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8,15(1):20-21.
[6] 栾维新,王海英.论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经济一体化[J].地理科学,1998,18(4):342-348.
[7] 任东明,张文忠,王云峰.论东海海洋产业的发展及其基地建设[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1):54-57.
[8] 张海峰.抓住机遇加快我国海陆产业结构大调整——三论海陆统筹兴海强国[J].太平洋学报,2005,12(10):25-27.
[9] 韩立民,卢宁.关于海陆一体化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7,14(8):82-87.
[10] Zhang Yaoguang,Dong Lijing,Yang Jun, et 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4,14(4):308-313.
[11] Ramessur R T. Anthropogenicdriven Changes with Focus on the Coastal Zone of Mauritius, Southwestern Indian Ocean[J].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2,12(3):99-106.
[12] 卢宁,韩立民.海陆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意义[J].太平洋学报,2008,15(3):82-87.
[13] 韩立民,都晓岩.泛黄海地区海洋产业布局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4] 曾健,张一方.社会协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5] 芦彩梅,梁嘉骅.产业集群协同演化模型及案例分析——以中山小榄镇五金集群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9(2):142-150.
[16] 金菊良,杨晓华,丁晶.标准遗传算法的改进方案——加速遗传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4):8-13.
[17] 张耀光,韩增林,刘锴,等.海岸带利用结构与海岸带海洋经济区域差异——以辽宁省为例[J].地理研究,2010,29(1):24-34.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