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基于图论的西藏旅游线路评价与优化研究

Keywords: 图论,旅游线路,评价,优化,西藏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西藏地区下辖的73个县域单元行政中心为点状要素,以干线公路为线状要素,采用地理网络的图论描述方法,构建西藏旅游线路抽象图。计算回路数、回路率、线点率、连线率、最大回路数和最大连线数等指标,对主体旅游交通线路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藏旅游线路在对外联系度、环线建设和路面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增长的需求。旅游路网密度低,复杂度低,稳定性较差,区域差异显著,不利于旅游活动的组织。最后提出了西藏旅游线路优化策略。

References

[1]  马勇.旅游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翟辅东.旅游六要素的理论属性探讨[J].旅游学刊,2006,21(4):18-22.
[3]  Campbell C K. An Approach to Research in Recreation Geography[M]. British Columbia: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1967.
[4]  Stewart S I, Vogt C A. Multidestination Trip Patter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 24(2): 458-461.
[5]  刘法建,章锦河,陈冬冬.皖南旅游区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分析[J].旅游学刊,2007,22(12):66-70.
[6]  唐亦功.西安及毗邻地区的旅游线路的配置及规划[J].西北大学学报,2002,32(2):185-188.
[7]  周尚意,李淑芳,张江雪.行为地理与城市旅游线路设计——以苏州一日游线路设计为例[J].旅游学刊,2002,17(5):66-70.
[8]  李悦铮,赵福海.本溪市旅游网络的设计与开发[J].经济地理,2002,22(4):497-505.
[9]  吴艳文,王越子.滇黔桂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问题探讨[J].热带地理,2004,24(1):65-68.
[10]  孙艳红.旅行社旅游线路定制问题的理论分析及模型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46-54.
[11]  阳宁东,周幼平.关于旅游线路专营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3,18(5):66-69.
[12]  潘永涛.我国旅行社旅游线路专营浅析[J].社会科学家,2004(1):96-97.
[13]  李山,王慧,王铮.中国国内观光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游时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2):51-56.
[14]  席建超,刘浩龙,齐晓波,等.旅游地安全风险评估模式研究——以国内10条重点探险旅游线路为例[J].山地学报,2007,25(3):370-375.
[15]  吴春阳,何友全.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旅游线路规划系统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8(9):235-238.
[16]  付晶,郑中霖,高峻.GIS技术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3):92-97.
[17]  张文建,徐露农.长三角旅游网络化发展路径探析[J].旅游科学,2007(21):12-18.
[18]  阳宁东,周幼平.关于旅游线路专营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3,18(5):66-69.
[19]  潘永涛.我国旅行社旅游线路专营浅析[J].社会科学家,2004(1):96-97.
[20]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679.
[21]  高燕,郑焱.旅游线路开发决策演化博弈分析——兼论旅游线路开发中外部性问题的解决[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7):71-79,46.
[22]  韩光.西藏扶贫开发问题的研究[J].西藏研究,1997(3):12-19.
[23]  王颖.西藏旅游发展战略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4):81-85.
[24]  牛亚菲.西藏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2,24(2):31-36.
[25]  《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679.
[26]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2-258.
[27]  Stewart S I, Vogt C A. Multidestination Trip Pattern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7, 24(2): 458-461.
[28]  Lundgren J O J.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Travel System: A Metropolitan Economic Hegemony Par Excellence[M]. Jahrgang: Jahrbuch fur Fremdenverkegr, 1972.
[29]  楚义芳.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1992,7(2):9-13,57.
[30]  吴凯.旅游线路设计与优化中的运筹学问题[J].旅游科学,2004,18(1):41-44,62.
[31]  黄万华.湖南旅游线路设计和开发中的几个问题[J].人文地理,1997,12(1):70-73.
[32]  刘法建,章锦河,陈冬冬.皖南旅游区观光旅游线路的空间分析[J].旅游学刊,2007,22(12):66-70.
[33]  唐亦功.西安及毗邻地区的旅游线路的配置及规划[J].西北大学学报,2002,32(2):185-188.
[34]  周尚意,李淑芳,张江雪.行为地理与城市旅游线路设计——以苏州一日游线路设计为例[J].旅游学刊,2002,17(5):66-70.
[35]  李悦铮,赵福海.本溪市旅游网络的设计与开发[J].经济地理,2002,22(4):497-505.
[36]  吴艳文,王越子.滇黔桂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问题探讨[J].热带地理,2004,24(1):65-68.
[37]  孙艳红.旅行社旅游线路定制问题的理论分析及模型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46-54.
[38]  李山,王慧,王铮.中国国内观光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游时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2):51-56.
[39]  席建超,刘浩龙,齐晓波,等.旅游地安全风险评估模式研究——以国内10条重点探险旅游线路为例[J].山地学报,2007,25(3):370-375.
[40]  高燕,郑焱.旅游线路开发决策演化博弈分析——兼论旅游线路开发中外部性问题的解决[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7):71-79,46.
[41]  韩光.西藏扶贫开发问题的研究[J].西藏研究,1997(3):12-19.
[42]  王颖.西藏旅游发展战略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4):81-85.
[43]  牛亚菲.西藏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2,24(2):31-36.
[44]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2-258.
[45]  Lundgren J O J.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Travel System: A Metropolitan Economic Hegemony Par Excellence[M]. Jahrgang: Jahrbuch fur Fremdenverkegr, 1972.
[46]  楚义芳.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1992,7(2):9-13,57.
[47]  吴凯.旅游线路设计与优化中的运筹学问题[J].旅游科学,2004,18(1):41-44,62.
[48]  吴春阳,何友全.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旅游线路规划系统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18(9):235-238.
[49]  付晶,郑中霖,高峻.GIS技术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3):92-97.
[50]  张文建,徐露农.长三角旅游网络化发展路径探析[J].旅游科学,2007(21):12-18.
[51]  黄万华.湖南旅游线路设计和开发中的几个问题[J].人文地理,1997,12(1):70-73.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