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县域空间结构系统化重组战略与操作模式——以山西省石楼县为例
Keywords: 山区县域,空间结构,重组模式,石楼县
Abstract:
贫困、人口和环境是山区县域发展中面临的关键因素,但其中最核心也是可改变的是人口分布基础上形成的低水平均衡的区域格局。山区县域突破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的“PPE怪圈”及“低水平均衡陷阱”的基本路径是县域空间结构重组。实施空间集中化战略,以人口与投资分布的调整为手段、以城镇发展为基点、以产业集聚为基础,积极促进人口与生产要素向平川区域、重点城镇和中心村集中是山区县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基本方向。人口、居民点系统是县域空间系统构成中起控制和干预作用的中心环节,以人口、居民点重组为主线,构建县域空间开发的基础格局,以空间管制和配套区域政策为保障,同步推进生态、产业、基础设施重组,是山区县域空间系统化重组的操作模式。
References
[1] | 陈国阶.中国山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科技导报,2004,22(6):55-58.
|
[2] | 张惠远,蔡运龙.环境重建——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资源科学,1999,21(3):63-68.
|
[3] | 尚裕良.人口适度集中是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的一条出路[J].西北人口,2003,24(1): 41-44.
|
[4] | 李鸣骥,李磊.宁陇地区的反贫困城镇化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2,9(3):220-223.
|
[5] | 厉以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五个问题[J].特区经济,1997,15(4):9-12.
|
[6] | 郭文炯.贫困县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2007,6(3):67-71.
|
[7] | 杨开忠.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119-133.
|
[8] | 张义丰,贾大猛,谭杰,等.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J].地理学报,2009,64(10):1231-1242.
|
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