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耕地保护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其特征分析
Keywords: 耕地保护,主体,特征,对策
Abstract:
耕地保护主体具有基于逐利驱动下的理性思考,从而直接影响耕地保护的效果。在耕地保护行为过程中,地方政府掌握耕地的实际支配权,主导耕地的规划布局,而农民对待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则受经济利益的影响较大。现行制度框架下,耕地保护政策具有“委托-代理”关系、政策公平偏好、信息不对称、投入产出不对等、多方面利益干扰等特征。转型时期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容易凸显,应理性地正视耕地一定程度上的减少,但耕地保护的力度不容放松,需加强制度建设和耕地管理方式的创新,深化国家土地管理宏观调控。
References
[1] | 毕于运,郑振源.建国以来中国实有耕地面积增减变化分析[J].资源科学,2000,22(2):8-12.
|
[2] | 封志明,刘宝勤,杨艳昭.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35-43.
|
[3] | 丁成日.美国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及其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3):74-80.
|
[4] | 曲福田,陈江龙,陈雯.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231-241.
|
[5] | 钱忠好.耕地保护的行动逻辑及其经济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32-37.
|
[6] | 张吉献,秦明周, 张启珍,等.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2):99-103.
|
[7] | 周小平,柴铎,宋丽洁.“双纵双横”:耕地保护补偿模式创新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50-56.
|
[8] | 蔡运龙,霍雅勤.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2006,61(10):1084-1092.
|
[9] | 蔡运龙.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J].地理科学,2001,21(1):1-6.
|
[10] | 谭述魁,张红霞.基于数量视角的耕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153-158.
|
[11] | 朱红波.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与效率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6):50-53.
|
[12] | 纪昌品,汤江龙,陈荣清.耕地保护政策的内涵及其公平与效率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3):28-32.
|
[13] | 毕继业,朱道林,王秀芬.耕地保护中农户行为国内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1):77-80.
|
[14] | 高明.现阶段农户对耕地投入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26(2):43-47.
|
[15] | 陈美球,邓爱珍,周丙娟,等.不同群体农民耕地保护心态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9):16-22.
|
[16] | 朱道林.土地资源利用与政府调控[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11.
|
[17] | 曲福田,冯淑怡,诸培新,等.制度安排、价格机制与农地非农化研究[J].经济学,2004,4(1):229-248.
|
[18] | 黄少安.产权·人权·制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
[19] | 陈志刚,曲福田,黄贤金.转型期中国农地最适所有权安排:一个制度经济分析视角[J].管理世界,2007(7):57-65,74.
|
[20] | 郭贯成,吴群.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析中国耕地保护体制障碍[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4):49-55.
|
[21] | 张效军,欧名豪,李景刚.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分析[J].社会科学,2007(8):13-20.
|
[22] | 姜广辉,孔祥斌,张凤荣,等.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7):24-27.
|
[23] | 陈美球,周丙娟,邓爱珍,等.当前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1):114-118.
|
[24] | 张五常.佃农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25] | 黄征学.我国耕地流失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9-35,77.
|
[26] | 贾康,刘微.“土地财政”:分析及出路——在深化财税改革中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地方“土地生财”机制[J].财政研究,2012(1):2-9.
|
[27] | 王淑莉,张换兆,李洁松.中国农地宏观管理主体与微观主体的博弈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3):56-62.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