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行业结构、地区结构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Keywords: 行业结构,地区结构,贡献率,第三产业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基于2000—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从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2个角度,深刻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构成。从行业结构看,各行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既取决于各行业本身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又取决于行业的发展速度。自2000年以来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作用力越来越大,有效地促进了第三产业增长,而以交通运输为代表的传统流通部门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逐步减弱。因此,合理发展新兴产业将是有效拉动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从地区结构看,无论从第三产业本身还是从内部各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但新兴行业的集聚程度要大于传统行业;2000—2009年东部地区对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贡献率的省份集中度很高,但在集中的基础上出现了有条件的扩散,一些经济总量较大的省份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加;而经济总量较小的省份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有微弱减少的趋势。

References

[1]  周天勇,张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方略[J].财经问题研究,2010(9):3-7.
[2]  蒲艳萍.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37.
[3]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4-15.
[4]  Illeris, Jean Philippe. Introduction: The Role of Services i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J].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1993,13(2):3-10.
[5]  茹莉.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对策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6):43-45.
[6]  李辉.我国地区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04(7):16-19.
[7]  林民书,韩润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结构调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11-118.
[8]  傅东平,我国第三产业生产率变化的影响因素判别[J].改革,2008(9):58-63.
[9]  李江帆,曾国军.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3):34-39.
[10]  李江帆.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第三产业现代化[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124-130.
[11]  陈凯.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贸经济,2006 (10):53-58.
[12]  马智利,张丽芳.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征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0(5):42-44.
[13]  郝坤安,高旗.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6(6):36-40.
[14]  蔡方,孙文祥.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实证分析——以天津和上海为例[J].当代财经,2003(10):89-93.
[15]  陈世斌.长江三角洲内部极化效应及浙江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战略[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4):26-29.
[16]  张春煜,喻桂华.第三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就业变动[J].财贸研究,2004(2):1-6.
[17]  申玉铭,邱灵,任旺兵,等.中国服务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与空间分异特征[J].地理研究,2007,26(6):1255-1264.
[18]  吴智刚,段杰,阎小培.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差异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3):131-139.
[19]  胡霞.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7(1):44-50.
[20]  吴玉鸣.我国31个省市区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最新评估[J].中国软科学,2000(10):52-56.
[21]  曹跃群,胡新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1985—2003)[J].统计与决策,2005(3):65-67.
[22]  李淑方,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及其结构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6):6-1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