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基于共生理论的河南省城乡统筹空间差异研究
Keywords: 共生理论,城乡统筹,空间差异,河南省
Abstract:
城市和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2个共生单元,既存在相互依赖与合作,又存在相互冲突与竞争。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选择城乡之间共生界面、共生关联度和共生协调作为城乡统筹的一级指标并细分为22个二级指标,对河南省18个地市城乡统筹情况进行了客观综合的评价,并对其统筹水平进行5个等级的划分,揭示了河南省城乡统筹空间分布上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最后,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区域基础设施、资源条件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探讨了河南省城乡统筹水平差异的原因,旨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三化”协调战略的制订提供依据。
References
[1] | 罗吉,王代敬.关于城乡联系理论的综述与启示[J].开发研究,2005(1):29-31.
|
[2] | 刘荣增.城乡统筹理论的演进与展望[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4):63-67.
|
[3] | 王景新,李长江.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02-105.
|
[4] | 谢金峰.重庆城乡统筹的做法与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8(32):32-34.
|
[5] | 刘荣增.把城镇密集区率先建成城乡统筹示范区的构想[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4):100-104.
|
[6] | 曾磊,雷军,鲁奇.我国城乡关联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区域比较分析[J].地理研究,2002,21(11):763-771.
|
[7] | 段娟,文余源.我国省域城乡互动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7(3):67-69.
|
[8] | 刘荣增.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城镇密集区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62-63.
|
[9] | 段娟,鲁奇,文余源.我国区域城乡互动与关联发展综合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1):76-81.
|
[10] |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07[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
[11] | 张竟竟,陈正江,王发曾.河南省城乡关联发展综合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1):157-160.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