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环渤海城镇建成区时空动态特征分析
Keywords: 城镇建成区 ,城镇扩展 ,时空动态 ,空间自相关 ,环渤海
Abstract:
以环渤海三省两市为研究区,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5个时相的LandsatMSS/TM/ETM+遥感影像提取县级及以上城镇建成区的空间分布图形信息,采用扩展动态度、扩展强度和空间自相关指数等指标分析环渤海区域城镇扩展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环渤海区域城镇用地不断扩展,各阶段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呈上升趋势,而扩展动态度趋于减少。(2)不同类型城镇扩展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类型间差异亦较显著。(3)城镇扩展动态度的总体空间格局呈显著正相关,高值区空间分布的阶段性特征显著,且呈现沿交通干线分布和变化的特征。(4)城镇扩展强度总体上趋于随机分布,但局部地区呈集聚分布态势,高值区多较为孤立地分布在大城市或其周围地区,并表现出据点式的演化趋势。
References
[1] 姚秀利, 王红扬. 近百年来大连城市空间演变还原与模拟[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4):24-28,66.
[2] Zhu Huiyi, Li Xiubin, He Shujin, et al. Land Use Change in Bohai Rim: A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1,11(3):305-312.
[3] 朱会义, 何书金, 张明.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 地理研究,2001,20(6):669-678.
[4] 郭丽英, 王道龙, 邱建军. 环渤海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 资源学报,2009,31(12):2144-2149.
[5] 何春阳, 李景刚, 陈晋, 等.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环渤海地区城镇化过程[J]. 地理学报,2005,60(3):409-417.
[6] 王秀兰, 包玉海.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81-87.
[7] Cliff A D, Ord J K. Spatial Processes, Models and Applications[M]. London: Pion,1981.
[8] Anselin L.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LISA[J]. Geographical Analysis,1995,27:93-115.
[9] 赵晶, 陈华根, 许惠平. 20世纪下半叶上海市居住用地扩展模式、强度及空间分异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3):400-406.
[10] 田光进, 庄大方. 90年代中国城镇用地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J]. 资源科学,2003,25(3):77-82.
[11] 万利, 陈佑启, 谭靖, 等.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4):94-99,109.
[12] 李丽, 迟耀斌, 王智勇, 等.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主要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1):1933-1943.
[13] 卓莉, 李强, 史培军, 等.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城市用地扩展类型[J]. 地理学报, 2006,61(2):169-178.
[14] 张文忠, 王传胜, 薛东前. 珠江三角洲城镇用地扩展的城市化背景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3,18(5):575-582.
[15] 李加林, 许继琴, 李伟芳, 等.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用地增长的时空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2007,62(4):437-447.
[16] 王磊, 段学军.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空间扩展研究[J]. 地理科学,2010,30(5):702-709.
[17] 刘盛和, 吴传钧, 沈洪泉.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J]. 地理学报,2000,55(4):407-416.
[18]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强度、模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2003,18(4):412-422.
[19] 史培军, 陈晋, 潘耀忠.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 地理学报,2000,55(2):151-160.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