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抄军,罗能生,王家清.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进展[J].城市问题,2007,25(8):20-25.
|
[2] | 赵勇.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39(4):34-37.
|
[3] | 丁刚,张颖.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回顾与动力机制分析[J].开发研究,2008,28(5):43-47.
|
[4] | 顾朝林,于涛方,李王鸣,等.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机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30-445.
|
[5] | 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390-410.
|
[6] | 丁生喜,王晓鹏.基于重力模型的环青海湖区域规划与开发战略分析[J].开发研究,2010,30(6):1-4.
|
[7] |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49-52.
|
[8] | 张利锋.青海放宽小城镇落户政策吸引农民进城[N].青海日报,2010-08-31(4).
|
[9] | 孙发平,刘成明,李军海.青海湖区人口状况考察及政策建议[J].西北人口,2007,28(4):45-50.
|
[10] | 冯云廷.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聚集机制[J].经济地理,2005,25(6):814-816.
|
[11] | 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94-195.
|
[12] | 宁越敏.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J].地理学报,1998,53(5):470-476.
|
[13] | 宁登.21世纪中国城市化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0,22(3):41-46.
|
[14] | 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0-35.
|
[15] | 李世泰,孙峰华.农村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探讨[J].经济地理,2006,26(5):815-817.
|
[16] | 王录仓,石培基.青藏高原东缘民族区域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J].冰川冻土,2002,24(4):457-462.
|
[17] | 傅小锋.青藏高原城镇化及其动力机制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4):369-374.
|
[1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8-35.
|
[19] | 丁生喜.环青海湖区域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生态经济,2011,20(1):156-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