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研究——一个改进的Hotelling模型分析视角
Keywords: Hotelling竞争模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转移,沿海发达地区
Abstract:
对于圆周上n个参与者的Hotelling博弈,其Nash均衡是n个点在圆周上均匀的分布。据此,当市场均衡时,企业的数量与消费者的运输成本成正比,与企业的固定成本成反比。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小的特点,加之对更低运输成本的不断追求,其在空间上具有广布性,即使发生区域产业转移,也不会改变其广布性的特征。这就为发达国家或地区也广泛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产业发展规律表明,区域产业类型总是呈现多元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不排斥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技术进步会增加相关企业的生存能力。因此,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合理性,政府不应抛弃而应支持这类企业提升竞争能力。
References
[1] | 覃成林,熊雪如.区域产业转移的政府动机与行为:一个文献综述[J].改革,2012(7):73-78.
|
[2] | 邓丽.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承接产业转移模式探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2(5):106-111.
|
[3] | 金祥荣,谭立力.环境政策差异与区域产业转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42(8):51-59.
|
[4] | 赵玲玲,陈兴挺.产业转移对工业结构高度化的推动力体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9):67-71.
|
[5] | 李小建,李国平,曾刚.经济地理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6-59.
|
[6] | 杨青山,韩杰,丁四保.世界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6-112.
|
[7] | Hotelling,Harold.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Economic Journal,1929,39(3):41-57.
|
[8] | 吴迪.过度竞争、进入壁垒与流通组织优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6):71-75.
|
[9] |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4):11-15.
|
[10] | 彭荣胜.经济复苏期的企业国内跨区扩张与区域协调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10(4):69-75.
|
[11] | 张敦.走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认识误区[J].学术论坛,2007(3):109-113.
|
[12] | 王乐乐,吴殿廷,姜晔.我国省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遴选与发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2):15-20.
|
[13] | 王缉慈,李鹏飞,陈平.制造业活动地理转移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5):1-5.
|
[14] | 郑露曦,张向前.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9):45-50.
|
[15] | 高德康.转型升级不应放松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N].中国工业报,2012-03-14(4).
|
[16] | 毛蕴诗,林晓如,李玉惠.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研究——以台湾自行车产业整体升级及其竞合机制为例[J].学术研究,2011(6):63-70.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