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黄河三角洲多种生态和循环农业模式的形成及其经验总结

Keywords: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黄河三角洲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黄河三角洲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发展生态和循环农业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归纳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创和推广的多种各具特色的现代生态与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枣粮间作型、“上农下渔”型、草业与渔牧业并举型、湿地保护与旅游结合型和休闲观光型等。大力推进多种现代生态与循环农业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当地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经营,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等综合效益,加快了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一些成功经验对其他同类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References

[1]  曹俊杰.论生态农业与农村循环经济的一致性[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25.
[2]  毛汉英,赵千钧,高群.生态环境约束下的黄河三角洲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模式[J].自然环境学报,2003,18(4):459-466.
[3]  段立宏.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3-4.
[4]  刘忠秀,田向平.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1):17-18.
[5]  张建锋,邢尚军,孙启祥,等.黄河三角洲植被资源及其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100-102.
[6]  任建兰,常军,张晓青,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140-145.
[7]  徐丽莉.循环经济是黄河三角洲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72-74.
[8]  曹俊杰.东亚地区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及其经验借鉴[J].生态环境与保护,2005(3):35-39.
[9]  陈良.生态经济: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J].农村经济,2007(9):104-106.
[10]  楚永生,初丽霞.论循环经济理论对农业发展的适用性及制度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3):199-202.
[11]  周震峰,王军,周燕,等.关于发展循环型农业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48-351.
[12]  徐文燕.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7(2):147-150.
[13]  韩传峰,廖少纲,刘惠敏,等.基于循环经济的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2):55-58.
[14]  关元秀,刘高焕,王劲峰.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J].地理学报,2001,56(2):198-204.
[15]  崔步礼,常学礼,陈雅琳,等.黄河水文特征对河口海岸变化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957-964.
[16]  孔祥敏.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2):79-82.
[17]  聂岩,齐鑫山,刘峰.山东生态农业试点实践与发展战略建议[J].山东农业科学,2001(1):52-55.
[18]  邢尚军,张建锋,宋玉民,等.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功能及生态修复[J].山东林业科技,2005(2):69-70.
[19]  郑军,孙宪芝,史建民.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典型模式及其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4):244-248.
[20]  曹俊杰.韩国农业多功能性建设的经验及其借鉴[J].学术研究,2009(3):77-81.
[21]  李其旻,代合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3):81-84.
[22]  曹俊杰.山东省几种现代生态农业模式的特征及其功效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0(12):107-11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