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县域尺度下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以中部六省为例

Keywords: 县域尺度,人均GDP指数,人均福利指数,中部六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中部六省为例,通过计算中部六省各县市的人均GDP指数与福利指数,并提出上行与下行及其衍生概念,分析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GDP指数的“伸缩性”明显大于人均福利指数的“伸缩性”。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福利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经济水平一般的地区福利水平比较稳定;经济水平低的地区福利水平有上升的趋势。

References

[1]  庇古.福利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  邓泽宏,熊丁.二战后“亚洲四小龙”福利政策反思[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3):343-348.
[3]  赵海霞,曲福田,朱德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环境污染的特点及福利损失[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97-101.
[4]  谢恩全,刘茜,李博.关于城乡二元转化成本问题的思考——一个福利分析的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1):86-88.
[5]  聂正彦.收入差距与中国经济增长——福利分析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9(22):85-102.
[6]  汪孝宗.哪个省的GDP含金量更高?[J].中国经济周刊,2011(8):26-31.
[7]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3):136-145.
[8]  张丽君,秦耀辰.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以新野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2):26-30.
[9]  裴艳飞,陈瑛.中部资源大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集群战略——基于山西省清徐县、沁源县的经济发展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6):43-47.
[10]  艾少伟,陈肖飞,魏明洁.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时空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2):32-36.
[11]  陶振芹.县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问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3):44-47.
[12]  李小建,樊新生.欠发达地区经济空间结构及其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1):1-5.
[13]  杨缅昆.社会福利指数构造的理论和方法初探[J].统计研究,2009,26(7):38-42.
[14]  顾金土.公共福利的内涵辨析[J].学习与实践,2009(9):109-111.
[15]  Sen Amartya.Informational Bases of Alternative Welfare Approaches:Aggrega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4,31(2):387-403.
[16]  余谦,高萍.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的构造及实测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7):64-65.
[17]  朱荣科.福利指数及确定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7):45-47.
[18]  屈锡华,王海忠.经济增长中的社会福利指数模型[J].经济研究,1995(5):70-73.
[19]  刘长生,郭小东,简玉峰.社会福利指数、政府支出规模及其结构优化[J].公共管理学报,2008(3):92-96.
[20]  蔡增正.吉尼系数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地位[J].经济科学,1999(3):99-10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