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基于微观视角的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与布局优化——以陕西省重点示范镇沙河子镇为例
Keywords: 土地整理 ,生态位态势 ,加权Voronoi图 ,发展与布局 ,农村居民点 ,沙河子镇 ,陕西省
Abstract:
将生态位态势理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两方面选取指标分别作为发展“态”和发展“势”的评价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模型,对居民点的发展实力划分等级。然后结合加权Voronoi图,明确各发展等级居民点的搬迁去向,从而实现全镇整治分区规划。沙河子镇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可划分为高、中、低和不适宜发展4个等级;农村居民点整体发展较好,高、中发展实力级的居民点用地面积为304.07hm2,占全区的84.23%;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其发展等级呈现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趋势;全镇以农村居民点城镇化为整理重点,划分为城镇化区、优先发展区、改造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4种整治分区。结合生态位态势理论和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References
[1] Grinnell J.Geography and Evolution[J].Ecology,1924,3(5):225-229.
[2] Elton C S.Animal Ecology[M].London:Sidgwick and Jackson,1927:63-68.
[3] Hutchinson G E.Concluding Remarks[J].Cold Spring Harbor Symp Quant Biol,1957,22:415-427.
[4] 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与扩充假说[J].生态学报,1997,17(3):324-331.
[5] 尚玉昌.现代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J].生态学进展,1988,5(2):77-84.
[6]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64(10):1193-1202.
[7] 姜广辉,张凤荣,周丁扬,等.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特征的区位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2):109-116.
[8] 田光进,刘纪远,庄大方.近1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J].地理学报,2003,58(5):651-658.
[9] 刘仙桃,郑新奇,李道兵.基于Voronoi 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2):30-33.
[10] 宋志军,关小克,朱战强.北京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形特征及复杂性[J].地理科学,2013,33(1):52-59.
[11] 刘明皓,戴志中,邱道持,等.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布局优化——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3):476-482.
[12] 陈兴雷,郭忠兴,刘小红,等.大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对上海南汇地区的考察[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117-122. 浏览
[13] 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地理学报,2009,64(10):1203-1213.
[14] 张建,程久苗,范树平,等.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力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3):106-109.
[15] 孔雪松,刘耀林,邓宣凯,等.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215-222.
[16] 秦天天,齐伟,李云强,等.基于生态位的山地农村居民点适宜度评价[J].生态学报,2012,32(16):5175-5183.
[17] 宋伟,陈百明,姜广辉.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0,31(11):1871-1875.
[18] 杨庆媛,田永中,王朝科,等.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4,23(4):469-478.
[19] 关小克,张凤荣,赵婷婷,等.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及整理模式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3):114-118.
[20] Hansen A J,Brown D G.Landuse Change in Rural America:Rates,Drivers,and Consequences[J].Ecological Applications,2005,15(6):1849-1850.
[21] Polat H E,Metin O.Analysis of the Rural Dwellings at New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Southeastern Anatolia[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04,39(12):1505-1515.
[22] 罗小龙,甄峰.生态位态势理论在城乡结合部应用的初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0,20(5):55-58.
[23] 王新生,郭庆胜,姜友华.一种用于界定经济客体空间影响范围的方法——Voronoi图[J].地理研究,2000,19(3):311-315.
[24] 李圣权,胡鹏,闫卫阳.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影响范围划分[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7(1):94-97.
[25] 刘爱华,谢正观.加权Voronoi图在城镇经济区划分中的应用——以十堰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4):79-82.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