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1979—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演变特征分析
Keywords: 经济重心 ,产业重心 ,区域差距 ,广东省
Abstract:
改革开放之后广东省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但省内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失衡问题较为突出。运用经济重心分析模型,计算改革开放后广东省各年的经济重心坐标及其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并从改革开放政策差异、相对经济发展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差异、产业重心演变4个方面探讨经济重心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重心整体往东南方向迁移,但存在一定的曲折和波动。从其年际演变轨迹看,近10年已经趋向缓和,说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趋于稳定。建议未来以珠三角地区发展带动东西北三地发展,加大对东西北三地产业升级支持及固定资产投资,整合东西北三地的优势资源,塑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References
[1] Amos O M.Unbalanced Regional Growth and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Latter Stages of Development[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88,18(4):549-566.
[2] 樊杰,陶普曼.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经济分析及省际发展水平差异[J].地理学报,1996,51(5):398-407.
[3] 周民良.经济重心、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2000,20(2):42-53.
[4] 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1):12-16.
[5] 秦振霞,李含琳,苏朝阳.河南省1987—2006年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及对比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1):16-19.
[6] 丁焕峰,李佩仪.建国以来广东省人口重心与就业重心演变轨迹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4):79-84.
[7] 王彬,王宜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重心格局演变及其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11,30(10):1882-1890.
[8] 李鹏,安树伟.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经济重心变动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25(2):50-55.
[9]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J].遥感信息,2002(2):2-6.
[10] 刘娟.福建省人口重心移动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的人口学分析[J].人口学刊,2007(1):16-21.
[11] 王桂新,徐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省际人口迁移重心演化考探[J].中国人口科学,2010(3):23-34.
[12] 黄建山,冯宗宪.陕西省社会经济重心与环境污染重心的演变路径及其对比分析[J].人文地理,2006,21(4):117-122.
[13] 杨磊,高向东.基于重心模型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投资偏离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7(2):41-47.
[14] 杨建仓,雷水玲,王戈.小麦生产的重心演变路径及偏移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504-509.
[15] 李强,任志远,张伶.近30年来中国铁路运输重心空间演变轨迹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9,32(1):119-124.
[16] 万三敏,陈淑兰,沈振剑.中部六省旅游重心转移规律及对旅游合作的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2):91-94.
[17] 陈颇.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重心的空间演变轨迹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8(11):16-21.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