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肉鸡小麦型饲粮4种单酶复配效应的体外法评定
DOI: 10.3969/j.issn.1006-267x.2014.12.026
Keywords: 小麦型饲粮,酶制剂,体外消化试验,肉鸡
Abstract:
本试验旨在研究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用于肉鸡小麦型饲粮的最佳复合酶谱.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酶(30、60、90、120、150和180U/g)、木聚糖酶(200、400、600、800、1000和1200U/g)、纤维素酶(200、400、600、800、1000和1200U/g)和植酸酶(500、1000、1500、2000、2500和3000U/kg)分别添加于肉鸡小麦型饲粮中,采用模拟胃肠液体外消化试验,研究单酶的最佳添加水平;据此,采用4因子3水平L9(34)正交设计和体外法研究4种单酶复配效应,每种酶各设计3个添加水平:β-葡聚糖酶为100、150和200U/g,木聚糖酶为900、950和1000U/g,纤维素酶为900、950和1000U/g,植酸酶为1500、2000和2500U/kg,以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为判定指标,确定4种单酶的最佳复合酶谱.结果表明:1~3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60、950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18、1.161、0.927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2010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35%;4~6周龄肉鸡小麦型饲粮中,当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分别为150、950、960U/g时,分别获得最大还原糖生成量0.920、1.160、0.929mg/g,当植酸酶添加水平为1940U/kg时,获得最大植酸磷降解率92.23%;当4种酶的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U/g、木聚糖酶950U/g、纤维素酶900U/g、植酸酶2500U/kg时,还原糖生成量、植酸磷降解率、饲料残渣总能均获得较优值.综上,肉鸡小麦型饲粮中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的最佳添加水平,1~3周龄分别为150、960、950U/g和2010U/kg,4~6周龄分别为150、950、960U/g和1940U/kg,且2个阶段肉鸡小麦型饲粮中4种酶的最佳复合酶谱为β-葡聚糖酶150U/g、木聚糖酶950U/g、纤维素酶900U/g、植酸酶2500U/kg.
References
[1] | 张铁鹰.植酸酶体外消化评定技术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
|
[2] | 师昆景,张召佐,张铁鹰,等.DNS法快速评定非淀粉多糖酶体外酶解饲料原料效果的研究[J].饲料广角,2011(10):40-43.
|
[3] | 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147-149.
|
[4] | 谭权,张克英,丁雪梅,等.木聚糖酶对不同能量饲料的体外酶解效果研究[J].动物营养学报,2007,19(5):593-599.
|
[5] | 曾青兰,徐家万.小麦-杂粕饲料中添加纤维素复合酶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6(3):347-350.
|
[6] | 谢志恒,崔细鹏,周平发,等.4种酶制剂体外酶解小鸡粉料效果的研究[J].广东饲料,2012,21(增刊):87-89.
|
[7] | 顾维智.杂粕型饲粮添加杂粕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饲料与畜牧,2009(7):25-28.
|
[8] | 罗有文,周岩民,王恬.棉、菜籽饼粕源毒素对畜禽的影响及其毒理作用[J].中国饲料,2006(1):38-41.
|
[9] | 严念东,丁斌鹰,李绍章.复合酶制剂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9(11):3-7.
|
[10] | 易宗容,赵辉,冯堂超.小麦杂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3(7):53-55.
|
[11] | 唐铁军.双低菜粕、稻谷及小麦类型日粮中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体外筛选与应用效果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
[12] | 王海英.外源酶在肉仔鸡不同类型日粮中的使用效果及其机理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7.
|
[13] | 方正锋.双低菜粕日粮专用复合酶的体外筛选及其在猪禽日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
[14] | 唐铁军.双低菜粕、稻谷及小麦类型日粮中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体外筛选与应用效果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
[15] | 吕景智.复合酶制剂体外酶解小麦的研究[J].饲料研究,2006(12):6-8.
|
[16] | 席鹏彬,李德发,郑春田.体外透析两步酶解法测定菜粕粗蛋白消化适宜酶促反应条件的建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5):88-92.
|
[17] | 杜思刚.木聚糖酶的体外酶解筛选及其在肉仔鸡小麦日粮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
[18] | 高正义.复合非淀粉多糖酶筛选及在蛋鸡杂粕日粮中的应用[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8.
|
[19] | 苑玉凤.多指标正交试验分析[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5,19(4):53-56.
|
[20] | 彭玉麟.木聚糖酶在肉仔鸡小麦日粮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
[21] | 彭玉麟,呙于明,袁建敏.小麦日粮中木聚糖酶和植酸酶对肉仔鸡生长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3,15(3):48-58.
|
[22] | 陈林生.小麦杂粕日粮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鸡饲喂效果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
[23] | 呙于明,彭玉麟.酶制剂的适当选择与高效使用[C]//第五届饲料安全与生物技术委员会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应用学术与技术研讨会.岳阳: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2005.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