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统中犀类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 PP. 609-612
Keywords: 阿里札达,青藏高原,犀类化石,上新统
Abstract:
首次在西藏阿里札达盆地上新世河湖相沉积地层中发现了犀类化石,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初步鉴定为犀类额鼻角犀亚科第三?骨化石,在同一层位中还采集了大量孢粉、微体古生物和植物化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产出犀类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札达盆地上新世时代表着温暖湿润向寒冷潮湿-温和干旱的气候变化过程.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新近纪上新世的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为研究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的生物进化、湖泊与河流演化、气候变化、古地理与古环境变迁,以及新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等提供了新资料.
References
[1] | 张青松,王富葆,李炳元,等西藏札达盆地的上新世地层[J].地层学杂志,1981,5(2):11~15.
|
[2]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李炳元,王富葆,张青松,等)西藏第四纪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5~40,132~144.
|
[3] | 钱方.用古地磁方法对西藏阿里上新世以来水平运动的初步研究[A].见:喜马拉雅岩石圈构造演化--西藏地球物理论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98~206.
|
[4] | 计宏祥,黄万波,陈万勇,等.西藏三趾马动物群的首次发现及其对高原隆起的意义[A].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9~25.
|
[5] | 徐钦琦.青藏高原首次出现的古生物证据及其对全球的影响[A].见: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296~301.
|
[6] | 钱方.青藏高原晚新生代磁性地层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1999,5(4):22~34.
|
[7] | 郭铁鹰,梁定益,张宜智,等.西藏阿里地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103~104.
|
[8] | 杨遵仪,聂泽同,等.阿里古生物[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185~198.
|
[9] | 赵政章,李永铁,叶和飞,等青藏高原地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77~322.
|
[10] |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夏代祥,刘世坤,滕云,等)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239~240.
|
[11] | E.H.科尔伯特著周明镇,刘后一,周本雄,译.脊椎动物的进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6.409~413.
|
[12] | 宗冠福,陈万勇,黄学诗,等.横断山区新生代哺乳动物及其生活环境[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85~100.
|
[13] | 陈万勇,范贵忠,于浅黎.西藏吉隆盆地上新世沉积相、粘土矿物特征及古气候[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15(4):261~270.
|
[14] | 计宏祥,徐钦琦,黄万波.西藏吉隆沃马公社三趾马动物群[A].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西藏古生物,第一分册[C].1980. 18~32.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