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人工神经网络在天津市区地面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 PP. 677-681
Keywords: 地面沉降,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降水量保证率
Abstract:
在分析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原理,选择1961―1980年的天津市区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前年沉降量、固结度作为训练样本的输入量,以这20年的地面沉降量作为输出量,用贝叶斯正则化算法训练BP网络,得到沉降的仿真模型。并把1981―1993年的资料用来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最后在不同的降水量保证率下,预测了到2010年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的情况。
References
[1] | 阎世俊,刘长礼.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现状与展望[J].地学前缘,1996,3(1-2):93-98.
|
[2] | 张维然,段正梁,曾正强,等.1921-2000年上海市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J].同济大学学报,2003,31(6):743-748.
|
[3] | 刘毅.地面沉降研究的新进展与面临的新问题[J].地学前缘,2001,8(2):273-277.
|
[4] | 陈崇希,裴顺平.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数值模拟及防治对策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
|
[5] | 郭占荣,曲焕林,崔小东.天津市地面沉降数值模拟研究[J].地球学报,1998,19(4):415-422.
|
[6] | 魏林宏,束龙仓,郝振纯.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重庆大学学报,2000,23(增刊):50-52.
|
[7] | 宰金珉,梅国雄.全过程的沉降量预测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0,21(4):322-325.
|
[8] | 宋颜辉,聂德新.基础沉降预测的Verhulst模型[J].岩土力学,2003,24(1):123-126.
|
[9] | 刘绿柳,金爱善,卞建民.带权GM(0,h)模型在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地质,2000,19(1):57-60.
|
[10] | 曹焕光.人工神经网络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
|
[11] | 吕新彪.人工神经网络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1996,15(3):93-98.
|
[12] | 胡铁松,袁鹏,丁晶.人工神经网络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J].水科学进展,1995,6(1):76-82
|
[13] | 麻凤海,王泳嘉,范学理.利用神经网络预测开采引起地表沉陷[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1995,14(3):46-49.
|
[14] | 潘云,潘建刚,宫辉力,等.天津市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4,32(2):36-39.
|
[15] | 薛禹群我国地面沉降模拟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5):1-3.
|
[16] | 金爱善.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天津滨海新区地面沉降预测的研究[J].现代地质,2000,14(4):475-478.
|
[17] | 刘勇健.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最终沉降[J].公路交通科技,2000,17(6):15-18.
|
[18] | 孙铁.天津市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及供水对策研究[R].天津市海岸带地质地貌协调组,1996.
|
[19] | 《天津四十年》编辑部.天津四十年1949-198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
|
[20] | 许东,吴铮.基于MATLAB6.x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神经网络[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
[21] | 孙才志,宫辉力.山西晋祠泉复流时间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J].山地学报,2001,19(4):372-376.
|
[22] | 段永侯,王家兵,王亚斌,等.天津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29-39.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