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西藏乃东-米林地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
, PP. 700-707
Keywords: 雅鲁藏布江结合带蛇绿混杂岩构造演化乃东-米林地区西藏
Abstract:
以新一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专题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前期120万区域地质填图和科学考察资料,对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基本地质特征、构造演化模式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为重点,论述了三叠纪玉门蛇绿岩构造冲断片、晚三叠世郎杰学弧前增生楔、泽当-罗布莎-朗县蛇绿混杂构造冲断片和白垩纪朗县弧前构造混杂岩片的基本地质特征.并将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中蛇绿混杂构造冲断片的原始层序与特罗多斯典型蛇绿岩剖面对比,初步建立了研究区各构造带从新元古代-寒武纪克拉通化阶段、奥陶纪-二叠纪克拉通陆表海发展阶段、三叠纪-侏罗纪洋盆主扩张阶段、侏罗纪-白垩纪俯冲消减阶段、白垩纪-渐新世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到中新世以来的伸展、拆离、快速隆升阶段之演化模式.
References
[1]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
[2] |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
[3] | 王希斌,鲍佩声,邓万明,等.西藏蛇绿岩[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7.
|
[4] | 章振根,刘玉海,王天武,等.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
[5] | 丁林,钟大赉.西藏南迦巴瓦地区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构造地质意义[J].中国科学(D辑),1999,29(5):385-397.
|
[6] | 邓万明.日喀则地区蛇绿岩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A].见:喜马拉雅地质(Ⅱ)[C]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
[7] | 鲍佩声.西藏大竹卡地区蛇绿岩中的钠长花岗岩[J].岩石矿物及测试,1985,4(1):9-13.
|
[8] | 张旗,周国庆中国蛇绿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
[9] | 潘桂棠,王立全,朱弟成.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中几个重大科学问题的思考[J].地质通报,2004,23(1):12-19.
|
[10] | 中国地质调查局.喜马拉雅带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J].地质通报,2004,23(1):27-39.
|
[11] | 中国地质调查局.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J].地质通报,2004,23(1):40-44.
|
[12] | 中国地质调查局.冈底斯构造带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J].地质通报,2004,23(1):45-60.
|
[13] | 任纪舜,肖黎薇.1:25万地质填图进一步揭开了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的神秘面纱[J].地质通报,2004,23(1):1-11.
|
[14] |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青藏高原及邻区1:150万地质图说明书[M].成都:成都地图出版,2004.
|
[15] | 朱弟成,潘桂棠,莫宣学,等.特提斯喜马拉雅二叠纪玄武质岩石研究新进展[J].地学前缘,2003,10(3):40.
|
[16] |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林芝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3.
|
[17] | 西藏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沃卡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4.
|
[18] | 甘肃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通麦幅、波密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5.
|
[19] |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20万松冷幅、竹瓦根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5.
|
[20]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25万定结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3.
|
[21] | 陕西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加查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95.
|
[22] |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隆子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4.
|
[23] |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25万墨脱县幅、江孜县幅、亚东县幅、定结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3.
|
[24] |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1:25万隆子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4.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