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通报  2009 

利用环境同位素信息识别鲁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

, PP. 515-522

Keywords: 鲁北平原,降水与黄河水,环境同位素,地下水,补给特征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测试分析不同层位地下水中同位素2H、18O、3H的特征和水化学组成,利用同位素2H、18O和3H及水化学方法识别鲁北平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估算黄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数量,揭示黄河下游平原区的水文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当地的大气降水和黄河水(包括引黄灌溉和黄河水渗漏),大气降水与黄河水所占的比例随距黄河的远近而变化。总补给量中,大气降水和黄河水的补给比例分别为86%和14%;深层地下水主要起源于古代大气降水,是在比现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大气降水入渗形成的。

References

[1]  张光辉 陈宗宇.华北平原地下水形成与区域水文循环演化的关系[J].水科学进展,:.
[2]  张光辉 王金哲.海河流域中东部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补给与释水机制探讨―兼谈深层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性[J].水文,:.
[3]  石建省 郭娇 孙彦敏 等.京津冀德平原区深层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关系空间分析[J].地质论评,2006,52(6):804-809.
[4]  苏小四 林学钰.银川平原地下水循环及其可更新能力评价的同位素证据[J].资源科学,2004,26(2):29-35.
[5]  陈宗宇 陈京生 费字红 等.利用氚估算太行山前地下水更新速率[J].核技术,2006,29(6):426-431.
[6]  林学钰 王金生.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可更新能力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7]  王恒纯.同位素水文地质学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8]  万军伟 刘存富 王佩仪.同位素水文学原理与实践[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50-83.
[9]  陈宗宇 张光辉 徐家明.华北地下水古环境意义及古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形成的影响[J].地球学报,1998,19(4):339-345.
[10]  陈宗宇 张光辉.中国北方第四系地下水同位素分层及其指示意义[J].地球科学,2002,(1):97~104.
[11]  林祚顶.同位素技术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7):6.
[12]  杨丽芝 张光辉 刘春华 等.鲁北平原地下水劣变特征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地质通报,2008,27(3):33-41.
[13]  杨亚宾 赵季初 李志恒 等.山东省德州市地面沉降地质调查与评价报告[R].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2007.
[14]  杨丽芝 刘春华 刘中业 等.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山东)报告[R].山东省地质调查院,2006.
[15]  毛景衢.山东第四系[Z].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87.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