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质通报  2010 

西藏东北部比如盆地中生界油气苗的发现与意义

, PP. 863-869

Keywords: 西藏,比如盆地,中生界,地表油气苗,强变形带,油气散失,构造演化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比如盆地位于西藏的东北部。野外石油地质考察期间,在比如盆地发现了大量的地表油气苗。油气苗均为干沥青,出露层位集中在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与下白垩统多尼组中,其他层位未发现油气苗。镜下观察结果显示,拉贡塘组与多尼组碎屑岩骨架颗粒之间发育有油气包体与不发光沥青。从地表出露形态与特点看,干沥青主要分布于断裂带、裂缝等构造强变形的部位。与青藏高原腹地同类残留盆地对比,比如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更强烈,盆地抬升并遭受剥蚀的幅度更大。由此,提出高原找油可能面临的诸多难题,应该重点关注新生代构造与构造地貌演化对油气藏的影响。

References

[1]  王成善,张哨楠.藏北双湖地区三叠系油页岩的发现,中国地质,1987(8).
[2]  赵政璋,李永铁,叶和飞,青藏高原海相烃源层的油气生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  高瑞祺,赵政璋,中国油气新区勘探(第六卷:青藏高原石油地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4]  杜佰伟,谭富文,王剑,王小龙,羌塘盆地最大规模沥青脉的发现及其意义,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3(1).
[5]  赵政璋,李永铁,王岫岩,滕玉洪,单光华,张宽忠,郭祖军,羌塘盆地南部海相侏罗系古油藏例析,海相油气地质,2002(3).
[6]  谭富文,王剑,王小龙,西藏羌塘盆地--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1).
[7]  杨桂芳,藤玉洪,卓胜广,藏北羌塘盆地双湖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地质通报,2003(4).
[8]  王成善,伊海生,刘池洋,李亚林,邹艳荣,伍新和,邓斌,杨兴科,西藏羌塘盆地古油藏发现及其意义,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
[9]  许怀先,蒲秀刚,韩德馨,地表砂岩样品含油气显示与确认--以青藏高原措勤、比如、昌都、可可西里盆地为例,石油实验地质,2004(1).
[10]  李亚林,王成善,伍新和,陶晓风,赵兵,马润则,藏北托纳木地区发现上侏罗统海相油页岩,地质通报,2005(8).
[11]  蒋忠惕,张家强,王德杰,西藏尼玛地区油气显示的发现及其意义,地质通报,2006(9/10).
[12]  朱同兴,冯心涛,李宗亮,张惠华,张启跃,林仕良,西藏双湖地区江爱达日那发现液态油苗,地质通报,2007(1).
[13]  赵政璋,李永铁,叶和飞,青藏高原羌塘盆地石油地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4]  伍新和,王成善,伊海生,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特征,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6).
[15]  汪恩华,柳广弟,梁尚勇,巫燕措勤盆地油气系统研究,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16]  莫宣学,赵志丹,周肃,董国臣,廖忠礼,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时限,地质通报,2007(10).
[17]  潘保田,李吉均,李炳元,青藏高原地面抬升证据讨论,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18]  侯增谦,曲晓明,杨竹森,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Ⅲ.后碰撞伸展成矿作用,矿床地质,2006(6).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