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
|
|
雪峰山陆内造山带变形特征及挤压推覆—伸展滑脱构造的物理模拟
Keywords: 陆内造山带,挤压推覆伸展滑脱构造,模拟实验,雪峰山
Abstract:
本文分析了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变形特征,认为雪峰山造山带是在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历经了加里东陆缘褶皱始造山、印支-早燕山陆内褶断主造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陆内盆后(重)造山等过程而最后定型的。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向西北的俯冲,地壳层次向西挤压产生基底滑脱、推覆增厚,进而在松弛伸展过程出现山链两侧双极性的重力滑脱。在分析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本区的挤压推覆-伸展滑脱构造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实验表明,来自于SE方向的挤压作用是产生大规模的推覆-滑脱构造的动力来源。在后期的应力松弛阶段,产生伸展滑脱构造。
References
[1] | 孙大中,华南变质基底构造与岩石圈,安徽地质,1994(02).
|
[2] | 贾宝华,雪峰隆起的韧性剪切带构造特征,湖南区调,1992(05).
|
[3] | 湖南省地质矿产局,湖南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
[4] | 何开善,湖南区域构造研究的若干进展,湖南区调,1991(04).
|
[5] | 郭令智,下扬子区前陆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研究,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01).
|
[6] | 傅昭仁;李先福;李德成,不同样式的剥离断层控矿研究,地球科学,1991(06).
|
[7] | 冯建军,雪峰山中段东南缘逆冲推覆构造,湖南区调,1991(04).
|
[8] | 未志澄,逆冲推覆构造,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
[9] | 曾佐勋;刘立林,构造模拟,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
[10] | 张恺,中国大陆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评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
[11] | 许志琴;崔军文,大陆山链变形构造动力学,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
[12] | 丘元禧;张渝昌;马文璞,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构造特征与演化,高校地质学报,1998(04).
|
[13] | 崔作舟;陈纪平;吴苓,阿尔泰一台湾岩石圈定地学断面综合研究花石峡-邵阳深部地壳的结构和构造,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
[14] | 王鸿祯;杨巍然;刘本培,华南地区古大陆边缘构造史,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1986.
|
[15] | 饶家荣;王纪恒;曹一中,湖南深部构造,湖南地质,1993(08).
|
[16] | 马杏垣,论伸展构造,地球科学,1982(03).
|
[17] | 侯光久,江南古陆的构造属性讨论--以湖南马底驿地区板溪群为例,地质科技情报,1998(03).
|
[18] | 曾庆丰,构造叠加与成矿叠加,中国科学B辑,1984(05).
|
[19] | 宋鸿林;单文琅,剥离断层、板块内近水平的剪切带与伸展构造,地球科学,1987(05).
|
[20] | 任纪舜;姜春发,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
Full-Text
|
|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