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球学报  2001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的时空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Keywords: 岩浆作用,时空结构,紫金山地区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系统可以划分成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2个主要的子系统。晚侏罗世岩浆子系统形成于陆内挤压造山的构造背景下,侵位于157~≤141Ma之间,先后由深至浅地侵位于区域中部,形成由3个单元复合而成的紫金山超单元花岗岩。其中的金龙桥单元正长花岗岩是晚期分异相,应作为紫金山地区锡矿重要的预测标志。早白垩世岩浆岩定位于128~94Ma之间,是区域伸展作用体制下的产物,形成了由上部火山岩和下部侵入岩构成的具双层结构的岩浆子系统。在火山间歇期(±105Ma),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并大规模地隐伏于该区的深部,从而导致本区大规模的铜金矿化作用。早白垩世岩浆子系统中的穹状火山构造、隐伏的花岗闪长斑岩岩体的顶面产状和形态,应该作为本区铜金矿床成矿预测的重要找矿信息和预测标志。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及时空关系显示,才溪二长花岗岩是这两个岩浆子系统之间的过渡产物,其年龄(133Ma)应该是本区中生代区域挤压向区域拉伸转换的时间记录。

References

[1]  张德全;李大新;赵一鸣,五子骑龙矿床--被改造的斑岩铜矿上部带,矿床地质,1996(02).
[2]  张德全;李大新;赵一鸣,紫金山矿床-我国大陆首例石英-明矾石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地质论评,1991(06).
[3]  余学东;邵跃;李应桂,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及应用,物探与化探,1995(05).
[4]  谢家莹;陶奎元;尹家衡,中国东南大陆火山地质及火山-侵入杂岩,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5]  陶奎元,再论永梅会矿集区的找矿方向,火山地质与矿产,1998(04).
[6]  李文达;毛建仁;朱云鹤,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火成岩与矿床,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7]  高天钧;黄仁生,福建省上杭紫金山矿田铜金银矿床类型及对比,火山地质与矿产,1998(04).
[8]  周肃;陈好寿,紫金山铜金矿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6(04).
[9]  余学东,福建紫金山地区地球化学勘查及找矿预测,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5(03).
[10]  陶奎元;薛怀民;毛建仁,中国东南沿海大(中)型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斑岩型矿床评价的地质准则、成矿模式及其找矿意义,火山地质与矿产,1996(17).
[11]  梅勇文,武夷山造山带及其成矿作用,江西地质,1998(02).
[12]  黄铁心;刘晓东;张金城,碧田金矿—石英-冰长石型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1996(06).
[13]  华仁民;胡金化;黄耀生;李振敏,福建紫金山矿床流体运移-反应模式及其氧同位素示踪研究,地球化学,1998(02).
[14]  陈好寿,紫金山铜金矿床成矿年代及同位素找矿评价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6(0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