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地球学报  2001 

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与典型前陆盆地类比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Keywords: 中西部,类前陆盆地,盆地结构,石油地质特征,勘探前景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中国中西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类前陆盆地,其地质结构和石油地质条件等方面与典型前陆盆地既有类似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演化历史复杂;石炭纪以前均为构造性质各异的海相盆地,二叠纪为海相盆地向陆向盆地的转换过渡时期,三叠纪以后基本为陆相盆地(仅塔里木西南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有短暂海侵),侏罗纪-白垩纪为断陷-坳陷盆地西部),第三纪以后,逐渐转变为类前陆盆地(西部),在生烃条件方面不仅发育海相烃源岩,且普遍存在煤系烃源岩,进一步增加了其生烃潜力,同样,在储集条件方面,中国类前陆盆地除发育海相储集层外,还广泛分布陆相储集层,因此,中国类前陆盆地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与国外富油气前陆盆地相比,除海相烃源岩的质量不及后者外,其它方面并无明显不足,且具有发育陆相烃源岩和储集岩的优势,因此,中国中西部类前陆盆地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特别是陆相层序具有更为现实的勘探价值。

References

[1]  解国军;金之钧,前陆盆地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地球学报,1999(z1).
[2]  吴涛;赵文智,吐哈盆地煤系油气田形成和分布,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刘和甫;梁慧社;蔡国立,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地质学报,1994(02).
[4]  罗志立,试论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分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5]  车自成;罗金海;刘良,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陷落型前陆盆地的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地球学报,1998(03).
[6]  Macqueen R W;Leckie D A,Foreland basins and fold belts,AAPG Memoir,1992.
[7]  Li Youli;Yang Jingchun,Tectonic geomorphology in the Hexi Corridor,north-west China,Basin Research,1998(10).
[8]  李勇;曾允孚,龙门山前陆盆地充填序列,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03).
[9]  胡见义;赵文智;钱凯,中国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地质基本特征,石油学报,1996(03).
[10]  陈发景;汪新文;张光亚,中国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地球动力学,地球科学,1996(04).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