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85
云南宜良上第三系硫酸盐煤核的发现及意义, PP. 33-46 Keywords: 发现及意义,上第三系,云南,矿化溶液,褐煤层,煤层对比,物理和化学,古构造活动,酸盐,成煤环境 Abstract: 最近在云南宜良凤鸣村上第三系褐煤层中,发现了沿一定层位产出,保存完好的煤核。其产出层位新,成份特殊,在国内系首次报导。通过野外观察,室内光薄片、差热、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光谱、地球化学及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研究,证实为上新统褐煤层中成份为硫酸盐―碳酸盐的一种成岩煤核。其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膏,少量文石、菱铁矿、白云石和微量黄铁矿。煤核内见完好的成煤植物细胞结构、碳化木、丝质体、丝炭菌类体和原生动物皮壳虫(Arcella)。它的形成经历有成岩早期的雏形形成阶段至成岩晚期的定型阶段.其矿化母液――碳酸钙,来自煤层顶部浅湖相泥灰岩,渗入到泥炭层后,在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条件下,形成造核矿化溶液。在泥炭的煤化过程中,这种矿化溶液又在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因素控制下重新分配与富集。研究它,有助于深入探讨地洼余动期的古构造活动与陆相成煤环境,并可作为煤层对比的标志。因此,这种煤核的发现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