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摘要

OALib Journal期刊
ISSN: 2333-9721
费用:99美元

查看量下载量

相关文章

更多...

南喜马拉雅地洼区

, PP. 1-5

Keywords: 喜马拉雅山脉,地洼区,沉积特征,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地区,前寒武纪,地壳演化,推复构造,奥陶系,岩浆活动

Full-Text   Cite this paper   Add to My Lib

Abstract:

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长期以来曾归入新生代地槽区。据较新资料及作者观点,仅其北缘,沿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地区,才具有地槽性质。而自札达―仲巴之南―康马―达旺―线以南的广大部分,包括高喜马拉雅山脉、低喜马拉雅山脉及西瓦利克断陷带在内,其地壳演化史表明为一地洼区、区内出露有结晶基底,由珠峰群(变质年龄6.4-6.6亿年前)及肉切群(上部震旦系)构成,代表地槽及更老阶段。基底之上,不整合地复盖着奥陶系至白垩系,具典型地台沉积特征:海相为主,部分属陆相。下二迭系中含冈瓦那植物区舌羊齿化石。显然,第三纪以前,南喜马拉雅地洼区为古印度前寒武纪地台的一部分。新第三纪时,由于地台活化,地洼阶段开始,褶皱、断裂及岩浆活动强烈;构造-地貌反差增大,形成成带的地穹及地洼。加上印度与欧亚二大壳块相向移动挤压,本区破碎更甚,遂产生几重逆掩和推复构造。包括珠峰在内的高喜马拉雅山脉,原为印度古地台北缘边棱上的碎块,由于这样的过程便垒升起来,成为今天所见的如此高峻的地穹系。

Full-Text

Contact Us

service@oalib.com

QQ:3279437679

WhatsApp +8615387084133